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日吞垃圾30吨 吐出5吨“高蛋白”

杭州95后新农人打造智能化“昆虫工厂”,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字体:
—2025—
05/17
07:56:44
2025-05-17 07:56:4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周旭辉 拍友 孙雨欣 摄影报道

  浙江在线5月17日讯(记者 周旭辉 拍友 孙雨欣 摄影报道)在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董湾村的半山腰,杭州滨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养殖基地内,上演着神奇的“变废为宝”戏法:8个恒温恒湿的密封车间内,数千万只松子大小的黑水虻幼虫在果蔬残渣中穿梭蠕动,这些黑虫子通过食用果蔬残渣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最终转化为高蛋白的虫体和优质有机肥。这一模式不仅减少了垃圾处理的压力,还成为了乡村共富的“金种子”。

杨柱理向记者展示正在吃餐厨垃圾的黑水虻鲜虫。

  而在基地车间内熟练操作智能养殖系统的95后“昆虫司令”,曾是一位出入写字楼的外贸精英。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柱理发现了黑水虻虫在养殖领域的广阔市场前景。带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环保情怀,他说服家人,踏上了旁人眼中“又脏又臭”的创业路。

  在家人支持下,杨柱理不断学习昆虫养殖技术,跑到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取经,终于在2024年6月建成首个标准化养殖车间,面积达2500平方米。在车间智能监控屏上,实时显示着温湿度、氨气浓度等数据。“从幼虫到成虫,它短短7天内可吃胖4000倍,吃掉比自己重20万倍的厨余垃圾。”杨柱理告诉记者。

杨柱理在恒温恒湿的密封车间内巡查。

  “现在养殖基地每天投入2.5公斤幼虫,它们一天能吃掉近30吨餐厨垃圾,产出约5吨富含高蛋白的黑水虻鲜虫。”杨柱理说,这些“生态产品”已形成多元产业链:鲜虫直接作为水产、畜禽的高蛋白饲料,虫干加工成宠物食品原料,虫粪则制成有机肥料可以供给茶园、果园。他算了笔账,自新厂房投用至今,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

  随着昆虫农业的效益逐渐显现,周边农户也加入其中。包装车间内,多位村民正在熟练地进行筛虫、分拣作业。谈及未来规划,杨柱理说,二期扩建工程即将启动,规划新增4500平方米厂房,建成后每日处理有机废弃物可达100吨,年产黑水虻鲜虫7000吨。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景:打造“养殖—处理—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让黑水虻不仅成为垃圾处理的“清道夫”,更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杨柱理向附近村民介绍鲜虫、虫粪、虫干的作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乡村共富;富阳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8个恒温恒湿的密封车间内,数千万只松子大小的黑水虻幼虫在果蔬残渣中穿梭蠕动,这些黑虫子通过食用果蔬残渣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最终转化为高蛋白的虫体和优质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