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6月至7月,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将进行轮换。6月12日、6月13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将在西藏那曲比如县举行“甬如心连心·今天我发布”系列发布会,记者随团前往比如县,采访援藏背后的浙江面孔、宁波故事。
医院少有患者、学校没有学生、工厂没有工人,如果你在挖虫草季来到西藏那曲比如县,这里大概率会给你人口稀少的感觉。
这是因为,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低龄小孩,大部分人都进山挖虫草了。
依怒江而建的比如县城
实际上,整个那曲地区都以敢生闻名。在东部城市普遍人口负增长当下,去年那曲市人口出生率18.96‰,自然增长率17.22‰,这两项数字长期排名全国前三。
而拥有8万多人口的比如县,人口规模仅次于那曲市政府所在的色尼区。去年,比如县的新生人口达1500人,死亡人口为200多人,人口净增长水平在整个西藏排在前列。
当地干部的描述更为直观:在比如县,年轻家庭养育四五个小孩非常普遍,超过10个小孩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因为超高出生率,在东部很多城市已经出现学生荒的背景下,比如县的学校却在为教学资源供不应求发愁。
三十年前宁波援建的教学楼依然在使用 李华 摄
当地一家小学校长说,目前,学校在校生人数超过2700人,每个班普遍要挤进55个学生。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很多功能房不得不被开辟为教室。
这一切,与全县的支柱产业——虫草有关。因为七八岁的小孩便能上山挖虫草,成为家庭增收的劳动力,这使得当地家庭有了多生的动力。而西藏15年全民公费教育体系等政策,让养育成本大大下降,也使得家庭有了敢生的底气。
除此之外,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也是当地人敢生、愿生的重要原因。
在新老建筑交杂的比如县城,学校和医院,是最为醒目和现代化的建筑。这背后,很多都是宁波对口援藏30多年来留下的印记。
宁波援藏医生张磊讲述援藏故事 李华 摄
小小的比如县城,却有一家二甲医院,这是那曲下辖各县中唯一一家。这家比如县人民医院,就是在一批批援藏干部和医生接力帮扶下,建设而成的。
仅过去三年间,在宁波医疗资源帮助下,比如县人民医院就新建立4个专项医疗中心和5个专业门诊,填补当地医疗空白21项。膝关节、白内障等高原病的治疗经验,甚至让拉萨等其他区域的患者慕名而来。
当地干部说,以往新生儿出生率高,与新生儿健康得不到保证也有关系。如今,医疗水平的提升,孕产妇的死亡率、新生儿健康水平、老年人预期寿命都今非昔比,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教育,作为一项未来工程,也是决定生育意愿的原因之一。
比如县第六(镇海)幼儿园 李华 摄
在比如期间,我走访的比如县镇海双语幼儿园,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的操场,里面的教育教学设备也和东部发达地区幼儿园看不出差别。
仅过去三年,宁波援藏工作组就实施了3个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破解比如就学人口增长和偏远乡镇教育基础设施薄弱难题。
工作组还设立比如农牧民家庭子女在校大学生“三奖一助”基金,动员宁波社会各界开展“陪你成长”等公益活动,结对帮扶600余名比如贫困学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