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6月至7月,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将进行轮换。6月12日、6月13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将在西藏那曲比如县举行“甬如心连心·今天我发布”系列发布会,记者随团前往比如县,采访援藏背后的浙江面孔、宁波故事。
初听到“比如”这个县名,很多人都会好奇于这个名字,因为在汉语中,“比如”,太常用了。
黄昏的比如县城 记者 李华 摄
实际上,在藏语中,比如有着厚重的含义。
比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这个名字,与比如县的历史有关。公元前4世纪,这里是女儿国之地,隶属于苏毗部落。曾经留下了苏毗(孙波)女儿国的足迹与文成公主的足迹等,境内至今留有苏毗“加秀达巴嚓”宫殿遗址、昂杰塘遗址。
不过,如果你到了比如,被惊讶到的就不会仅仅是它的名字。
一到比如,你首先就会收到一个提醒——熊出没!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出门。
酒店的熊出没提醒 记者 李华 摄
这特殊的“宵禁”,可不是危言耸听,在比如,熊并不罕见。只要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不少“熊出没”的新闻和视频,有的甚至是成群出没,在县城街道上堂而皇之地觅食。
“一开始以为是藏獒,再一看居然是熊。”第十批宁波援藏医生、宁波李惠利医院麻醉医生张磊就曾经在夜班的路上遇到过熊。
这些熊为西藏棕熊,也叫马熊或蓝熊,是中国特有的棕熊亚种,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在我国,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当地人说,熊下山主要是为了觅食,一般不会伤人。当然,对于初来乍到者,最好还是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尤其不要主动投喂挑逗它们。
除了“熊出没”的提醒,在比如,还有一个东西你肯定忽视不了,那就是冬虫夏草。
在这里,随处可见虫草的雕塑,也可以看到虫草元素的工艺品摆件。县城还有专门的虫草交易市场,每到销售旺季,客商和游客纷至沓来。
比如县街头的虫草塑像 记者 李华 摄
作为虫草主产区,比如的虫草名声在外,以至于有了“世界虫草看西藏,西藏虫草看那曲,那曲虫草比如优”的说法。
虫草也是比如农牧民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5至6月,是虫草采集期。
眼下,正是虫草采集高峰期。“你看这个小广场,本来每天晚上都有市民跳锅庄舞,但是这段时间大家都吃住在山上挖虫草,只有特殊日子和物资补给才会下山。”当地干部说,每到虫草季,比如县城也会变得空空荡荡。
比如县街头虫草商家正在挑选虫草 记者 李华 摄
对于外来者来说,最大的冲动就是上山亲手挖虫草。遗憾的是,这样的“采摘游”是绝对不允许的。挖虫草,需要取得采集证,而且,必须按照采集证上载明的时间、区域、方式等采集。
最有意思的是,除了寒暑假,当地学校还有专门的虫草假,在45天的虫草采集期里,学生们可以跟着家人上山采虫草。
“厉害的学生一天能采到五六十根虫草,也是家庭增收重要的劳动力。”当地一所学校的老师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