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高原随笔②|从海拔3600米到4500米

字体:
—2025—
06/11
23:35:01
2025-06-11 23:35:0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李华

  编者按:今年6月至7月,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干部人才将进行轮换。6月12日、6月13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将在西藏那曲比如县举行“甬如心连心·今天我发布”系列发布会,记者随团前往比如县,采访援藏背后的浙江面孔、宁波故事。

  在拉萨的“暂养期”结束,身体的高反症状基本消失,早上8点30分,我们踏上了前往那曲比如的路。

  车子沿着京藏高速,在两侧高山包夹的峡谷中穿行,偶有藏族民居点缀山脚,河滩草甸上星星点点的牦牛,与电线视觉错位,仿佛高原上独有的音符。

  京藏高速上的远眺念青唐古拉山。记者 李华 摄

  车行1个多小时,京藏高速在羊八井来了90度转弯。此时,海拔已经超过4200米,头晕和窗外的惊喜一同到来。雪山的出现让车内一阵骚动,道路左侧,远处山顶被染上了白头,苍茫大地和淡青色山体做背景,雪山看上去格外圣洁。这片连绵的雪山,是念青唐古拉山的一部分,雪山的另一侧,就是西藏第二大湖泊纳木措,可惜群山遮蔽,无缘一睹芳容。

  车行至当雄县境内,高速两边逐步开阔,呈现出绿色的草原风光,牦牛群也成群出现,让人心旷神怡,海拔4500米带来的身体不适也舒畅不少。

  成群的牦牛在河滩上悠闲吃草。记者 李华 摄

  4个小时后,视线内已经看不到高山,说明已不觉身处高山之巅——那曲到了。

  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高海拔造就了低压缺氧、干燥寒冷的自然环境: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因没有自然生长的树木,曾经是中国唯一没有树木绿化的地级城市。

  穿那曲市区而过,我们便开启了第二段国道之旅。这条起点为四川成都,终点为西藏那曲的317国道线,与人气爆棚的318国道并称川藏北线(317)和川藏南线(318)。

  被称为川藏北线的317国道。拍友 丁继敏 摄

  大山往远处退去,广袤的草原涌入视线,如果不是成群密布的牦牛群,会让人感觉置身内蒙古草原。

  几个之字形弯道的急升之后,我们经过了此行途径的最高海拔——江古拉山垭口,这里的海拔高度是4930米。路边的山坡上,已经可以看到‌塔黄的身影,这种高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

  怒江峡谷美如塞上江南。记者 李华 摄

  317国道旁的夏曲镇,已经是比如县境内,但是这里到比如县城,还有3个小时车程。

  下午4点,从双向两车道的317国道拐入558国道,道路又变窄了不少。对向有来车时,必须要减速交会。

  路跟着山转,一个又一个的急下坡,在险峻的山体上画出一道道螺旋曲线。

  怒江峡谷美如塞上江南。记者 李华 摄

  下到峡谷,怒江便成了向导。道路跟着怒江蜿蜒曲折,见证着怒江逐步变得湍急有力。到怒江第一湾时,其气势已经名副其实。

  怒江第一湾气势磅礴 记者 李华 摄

  此时,两旁的景色也变了模样,从灌木到乔木,开始成片出现在山坡和河道旁,有一种塞上江南的感觉,怪不得比如也有“藏北江南”的美誉。

  晚上7点多的比如县城。记者 李华 摄

  接近晚上7点,我们终于达到比如县城。10个小时,近600公里,这便是过去三十年,宁波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在藏区走过的“援藏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高原随笔;海拔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车子沿着京藏高速,在两侧高山包夹的峡谷中穿行,偶有藏族民居点缀山脚,河滩草甸上星星点点的牦牛,与电线视觉错位,仿佛高原上独有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