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日讯(记者 钱祎 周文丹)“大家好,欢迎来到彭不红直播间!”前不久,一场生动的直播拉开帷幕,主播一头短发,戴着眼镜,身穿T恤。
这个直播开设在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上,用鲜活的案例、活泼的语言,向大家进行防传销、防诈骗、防校园霸凌等普法宣传。主播是柴桥法庭庭长彭晓晓,一位80后女法官。
熟悉彭晓晓的人,都说她有多种“画风”——法庭上,她严肃认真、专业办案,为老百姓解忧,为企业护航;在短视频中,她幽默风趣、“说”“演”兼备,用脱口秀或情景演绎等方式讲述法院故事。
从庄严法庭到火热短视频,彭晓晓的角色和身份不断切换,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这份初心,始于21年前爷爷给她上的第一堂“党课”。
2004年,上大二的彭晓晓入党了,她向家里党龄最长的爷爷报告了这一喜讯。返家时,迎接她的是爷爷精心挑选的党史书籍和一次长谈。“爷爷说,很高兴我能入党,但更重要的是成为党员后,要明白身上的责任,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爷爷的嘱咐,彭晓晓记在心头。
有一年夏天,彭晓晓遇到一起房屋租赁纠纷。她发现,矛盾的焦点主要是双方的心结,而非实质冲突。她早出晚归,不停跑当事人家,经过15天“攻心战”,终于促使双方达成和解。签和解书当天,她清晨6点出发,辗转半个多小时公交,又步行2公里赶到当事人家。看到这个满脸通红的年轻人如此认真、敬业,当事人连连称赞与感谢。彭晓晓说,能让闹矛盾的群众握手言和,她既满足又快乐。
彭晓晓是北仑区法院第十党支部书记。在工作生活中,她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团结带动身边同事探索创新更好为民服务、让群众了解法律知识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彭晓晓喜欢上了短视频。2020年“双十一”前夕,她与同事创立“彭不红直播间”。“彭法官很有热情和干劲,靠自己研究,从提出创意到拍摄成稿仅用48小时,第一期视频火速上线。”同为创始人之一的北仑区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廖次艳说。
在创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彭不红直播间以独特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广泛关注,收获了一批粉丝。如今,彭不红直播间已推出“三分钟”普法短视频27期,累计播放量超千万。2024年,团队还创新推出“30秒快问快答”、互动小剧场等。同年,彭晓晓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个人”。
扎根基层法庭,彭晓晓坚持党建引领开展各项工作,因地制宜创建了不少特色品牌。为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关护工作,她牵头首创“因未爱”未成年人心理关护机制,引入第三方公益团队,将分级分类的心理咨询和疏导贯穿审判全过程,助推形成“家庭—学校—法庭—社会”全链条闭环守护,成为宁波法院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法院标志性重大改革项目之一。
“涉未成年人的案子,判决不是最终结果,对孩子的关爱才刚刚开始。”彭晓晓看到不少离婚、抚养权纠纷等案件对孩子们造成的心理影响,她主动跟踪案件,甚至在案件判决后几年时间里,一直了解孩子们的成长情况、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直到他们重新绽放笑脸、积极投入学习生活,彭晓晓才放心。
这些天,彭晓晓很兴奋,“因未爱”未成年人心理关护机制被吸纳进全院“豸护未来”未成年人司法工作品牌,并联动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等成立了“1+3+N”心理观护团队和“仑小豸”青年普法志愿队。这意味着,这项创新推动北仑全区构建起了“司法保护+青年志愿+社会协同”的青少年保护新范式。
这个专业过硬、温情细腻并能在直播间唱rap的法官,在和记者的交流中,说到有亮点的特色工作时,激情澎湃;忆起案件中的孩子,眉头紧蹙;聊到天马行空的普法创意时,又开怀大笑……
“学法律的人,对法律有一种执着的感情,希望能靠我们的所学所干为社会带来公平正义。这个过程是严肃的,是有趣的,也是有温度的。”在坚守初心的道路上、在角色画风的转换中,彭晓晓的法律人生,越来越丰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