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海宁市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一期(盐仓段)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对海宁市首座市政隧道——钱塘隧道进行沥青浇筑。这条长2公里、宽24米的“水下廊道”雏形初现,预计年底可通车。
为积极响应浙江省生态海岸带和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海宁市从2020年起积极谋划推进全线约56公里的百里钱塘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按照“世界级文化遗产公园、世界级观潮胜地、世界级生态安澜海岸带”的目标定位,力争到2028年全面建成“百里钱塘安澜工程”,全线防御标准达到300年一遇。
该工程共分三段实施,其中盐仓段建设总长度7.6公里。作为省发改委首个批复的“安全+”海塘安澜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6亿元,分四个标段建设。按照整体规划,整治后的盐仓段海塘宽度将从原来的12米加宽至30米以上,以提高海塘结构整体安全性。
在该项目施工现场地下5米处,钱塘隧道沥青浇筑已进入扫尾阶段;地面上,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绿化作业;地上2米处,一条完全曲折的空中栈道已初见雏形。
“海塘建设受制于潮汐、台风和梅雨,满打满算,全年有效施工期仅约7个月。”海宁市水利局总工程师俞耿锋介绍,为加快项目建设,项目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将责任压实到施工一线,合理统筹施工现场人力、物力等,高效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难啃的硬骨头,难在哪?在项目临时党支部,挂着一张海塘建设平面布置图,从中能直观地看出答案:难点集中在该标段的钱塘隧道。“钱塘隧道开挖深度达5米,是海宁江堤与杭州之江路衔接的地段,对全线来说至关重要。”俞耿锋说。
作为沿堤隧道,施工难度可想而知。“隧道临近钱塘江,土质为松软沙土,受潮水影响显著,且需克服巨大水压。”俞耿锋介绍,在隧道咬合桩施工中,传统灌注桩机不仅施工时间长、用电量大,还需要大量的泥浆池用地,狭长形的海塘后坡工作面难以保障。
盐仓段海塘临时党支部党员、钱塘隧道施工班组长李小军结合自身施工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后,创新提出使用“长螺旋全套管桩机”干法施工,大大加快了咬合桩的浇筑速度,最终隧道主体结构提前11个月完成结顶。
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建成现代化标准海塘6.8公里。今年下半年,工程Ⅲ标将如期开工建设,力争到2028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区域防洪安全、生态提升和交通互联筑牢坚实基础。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