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60岁的他“兑现”生前遗愿,把有用的留给世人

“他走的那天,让四个人看见了光”

字体:
—2025—
07/03
14:27:12
2025-07-03 14:27:12 来源:温州晚报 记者 张嫣彬 通讯员 叶泱程

  “没什么多么伟大的,在老肖看来,捐献遗体、器官是一件很寻常的事。”肖何的妻子林珍珠女士说道。近日,年仅60岁的肖何(乐清人)离世,妻子林女士遵照他的遗愿,让他的眼角膜为4人带去了光明。

  林女士说,捐赠遗体、器官的想法简单。“多年前的一天,我们在一起看电视,正好看到他人志愿捐献遗体的新闻。当时,老肖就说,等以后我们走了,不如也捐了吧。人死了就像灯灭了,啥都带不走,不如把有用的留给人家。”

  林女士说,老肖是个要强、怕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很久之前,他就说过,如果有一天他老了、病了,生活无法自理,就别救治他了,他不想成为妻儿的负担。

  2023年,肖何因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抢救后身体大不如前。那一刻,他紧握着妻子的手,嘴唇开合几度,才挤出一句话:“真到了那一天,别救了,按咱之前的约定办。”大病初愈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妻子办理遗体捐献登记。

  “遗体捐献要去哪办,要准备什么?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林女士说,那时候还挺费周折的。“网上我们找不到入口,只能跑现场。”林珍珠坦言,“我们光听过大城市有红十字医院,一点也不知道小县城的红十字在哪呀。跑了好几家医院,问了好多人,我们才在七拐八绕后找到隐在巷子里的红十字会办公室。”林女士说。

  林女士说,老肖走的那一天,她是强忍悲痛完成了老肖生前的嘱咐。“红十字的工作人员来了后告诉我,还可以签一份器官捐献书,帮助更多人。原来以为,遗体捐献已经包括眼角膜之类器官了,没想到这是两回事。”林女士说,在工作人员解释下,最终作出了“全捐”的决定——既做医学院的“大体老师”,也要捐出角膜帮助眼疾患者。“后来,他们告诉我,老肖的眼角膜让4个人恢复了光明。他走的那天,让四个人看见了光。”

  截至2025年6月,温州市累计完成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5.1万人次,共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07例、角膜捐献278例、遗体捐献145例,至少挽救1035名重病患者生命,让1122名盲症患者重见光明。2024年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3201人,实现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50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温州;捐献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