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以水为脉拓宽文旅“新赛道”

1至6月,南浔水旅产业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72.94%

字体:
—2025—
07/03
14:31:15
2025-07-03 14:31:15 来源:湖州日报 记者 陆喆文

  在南浔区双林古镇虹桥港,小桥流水,碧波荡漾,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日前来打卡。

  “这边的水质特别清澈,环境非常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水乡风情。”游客俞女士说。

  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得益于双林镇实施的水下森林项目。据悉,该项目通过种植沉水植物,构建起稳定的水下生态系统,恢复水域生态平衡。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虹桥港水域的透明度从原来的不足30厘米提升到80厘米以上,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显著增加,水质从原来的浑浊度超标提升至Ⅱ类水。

  近年来,南浔区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主跑道,水系格局进一步优化,水环境得到有效提升。以水为媒,南浔深挖水生态与水文化资源优势,以“水利+文化+旅游”模式,打造“水晶晶南浔”新名片。

  “过去3年,我们在和睦兜、虹桥港等多个河道铺开‘水下森林’项目,已建成4.24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完成总面积5.9万多平方米的水下森林项目,把水生态旅游做成新招牌。”双林镇生态文明办主任陈树华介绍,该镇打算把水生态和古镇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水上实景演出,让清清河水变成双林发展的“金名片”。

  清澈的河水为文旅发展提供有力的水生态环境基底,为南浔引来了更多的游客。通过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南浔区已建成省级美丽河湖9条、水美乡镇10个,修复水生态面积6万平方米,城乡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100%。同时,南浔深挖生态价值,串联水乡旅游线路,今年1至6月,南浔水旅产业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72.94%。

  “下一步,我们一方面继续实施水系整治、水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水利工程,打造良好的河湖水环境;另一方面以水为脉,探索‘水利+’水乡新模式,融合自然观光、休闲运动、文化体验、农业研学等发展河湖产业,激活一批水乡旅游线路,推动文旅企业旅游项目投入和新农旅项目在规划区内落地生根,有力促进‘三农’发展。”南浔区水利局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旅;游客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