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徐荦指导小朋友做心肺复苏急救。
7月5日,鄞州区塘溪镇“周妈妈公益暑托班”在众人的期待中,迎来了第12个开班季。它从一间小小的民房起步,逐渐成长为乡村孩子们暑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园。今年,这个承载着无数孩子欢乐与成长的公益项目,再度以全新的面貌开启爱心之旅。
1
“急救少年”带来暑期安全第一课
“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6厘米,双手叠扣,垂直用力。”在暑托班的教室里,响亮而整齐的口令声,打破了夏日的闷热与宁静。
在“急救少年”盛徐荦的示范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在模拟人上面练习心肺复苏动作,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变成了急救实践现场。
宁波市新时代好少年、鄞州区“暖光使者”红十字应急救护形象大使盛徐荦,此次携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急救社、宁波市红十字“甬有救护”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力量,为塘溪镇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暑期安全第一课”。
课堂上,盛徐荦及急救志愿者不仅围绕心肺复苏展开教学,还针对暑期高发的溺水、中暑等突发状况的处置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与情景模拟。
模拟人旁,孩子们簇拥在一起,一边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动作要领,一边争先恐后地举手,渴望亲自体验。
“我从小跟着妈妈学习急救,这次来到塘溪镇,就是希望能在大家心中播下志愿的种子。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少年加入急救志愿服务队伍,让守护生命的接力棒在城乡之间不断传递。”盛徐荦说。
2
“周妈妈公益暑托班”已持续12年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崭新的桌椅摆放整齐,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图书,墙上贴满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处处洋溢着温馨的气息。谁能想到,这个设施完备、能容纳众多孩子的暑托班,竟是从周妙亚家中70多平方米的小空间起步的。
“12年前,我看到一些小朋友假期在我家门口张望,他们无人照料,安全和教育都没保障,看着让人心疼,于是我就把小朋友们喊到了我的家里。”采访中,暑托班负责人周妙亚向记者回忆起创办暑托班的初衷。
虽然家中空间局促,但周妙亚没有退缩,她发起全家总动员,精心安排课程、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小天地。
随着知名度提升,暑托班需求在增加。第一年公益暑托班,17个孩子参加,大多是周妙亚挨家挨户上门“找”来的。慢慢地,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每年暑假前,我们都会通过班主任进行排摸,选出30名左右最需要的小朋友。”周妙亚说。
2022年,暑托班搬迁至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质的飞跃。
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周妙亚的女儿华星辰。今年,她跟她的丈夫出现在培训班上,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学习。
“小时候,我看着妈妈为暑托班的孩子们操劳,那时候我就想,长大后也要和妈妈一起帮助这些小朋友。”华星辰表示,如今她不仅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孩子们上课,更能深刻体会到妈妈这份事业的意义。
3
城乡两地“走亲联学”传递温暖
这场课程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更是中河街道与塘溪镇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走亲联学”的生动缩影。
塘溪镇教师周妙亚创办的暑托班,12年来默默守护乡村孩子和“小候鸟”;而中河街道辖区的鄞州实验中学学生盛徐荦,去年暑期成功施救心搏骤停高中生,收获全网点赞,成为急救志愿服务榜样。
今年,两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在鄞州区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推动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下沉,让文明实践的触角从城市向乡村延伸。
双方均表示,通过开展“走亲联学”,进一步深化“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资源联用”的机制,推动城乡文明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周妙亚表示,暑托班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志愿者的付出,还有社会各界的帮助。“我希望暑托班能成为一个更大的平台,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心怀善意、乐于助人的品质。也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让这份温暖的事业走得更远,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周妙亚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