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江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培育有礼公民 塑造有礼社会

字体:
—2025—
07/07
06:35:36
2025-07-07 06:35:3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璐怡

  开栏的话: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深刻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将文化地位提升到新高度,为浙江发展点亮文化之光、注入文化之魂。20年前,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构筑起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四梁八柱”。20年来,浙江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窗口”的闪亮标识,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劲动力。《浙江日报》今起推出《文润之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专栏,展现浙江各界在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下,开展的创新探索和火热实践。

  浙江在线7月7日讯(记者 王璐怡)7月,气温日益攀升。虽是高温劳作,外卖员杨永涛心里却很舒爽——在杭州清波街道劳动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爱心冰箱的出现让他“随时能喝到清凉的水”。不仅是杭州,近期,浙江各地街头巷尾都出现了爱心冰箱、凉茶铺等,让户外工作者在酷暑下能够收获一口清凉。

  夏日里的这口清凉,背后是浙江20年文明素质工程的深厚积淀。2005年,省委部署实施“八项工程”,其中列首位的文明素质工程,旨在通过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20年来,浙江聚焦人的现代化,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2022年起推出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更是通过培育有礼公民、塑造有礼社会,让每个浙江人都成为文明代言人,为加快建设社会文明新高地,打响“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赋能。

  文明素质是人的内在修养,如何培育提升?20年前,浙江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入手,提高公民的文明教养。立足新时代、面对新使命,浙江又提炼出“浙风十礼”,通过倡导“爱国爱乡、科学理性、书香礼仪、唯实惟先、开放大气、重诺守信”六种时代新风,崇尚践行“敬有礼、学有礼、信有礼、亲有礼、行有礼、帮有礼、仪有礼、网有礼、餐有礼、乐有礼”十种礼节礼行,进一步以文明行为养成促进文明素养提升。

  “您好,您有快递请签收。”最近,温州鹿城区居民在收取快递时,都会收到一个印有“杂物不乱堆、垃圾不乱扔”等文明标语的定制塑料开箱器。这源于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起的“文明快递进万家”活动,通过实用工具与文明宣传相结合,将文明倡导融入居民日常,1600多名快递配送员也化身有礼使者,将文明传播到“最后一公里”。“现在拆包裹既方便又能看到温馨提示,不知不觉就记住了文明准则。”温州居民张女士说。

  人的有礼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有礼。2020年,浙江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满堂红”的省份。今年5月,在继续保持11个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基础上,浙江又新增8个县(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至此,已创成县级全国文明城市24个,居全国前列。以市域、县域为单位,各地还积极培育打造区域精神文化品牌,“浙江有礼·积善之家”“浙江有礼·信义义乌”……各地有了自己“金名片”的同时,全省有礼品牌矩阵逐渐成形。

  “浙江有礼”不光在城市。日前,德清莫干山镇村民陈文梓迎来了自己的婚礼。草坪婚礼现场,没有复杂的陈规旧俗约束,陈文梓既是新娘又是婚礼主持人,场面简约又不失温馨。“我的婚礼主打的就是务实,繁文缛节全部取消。”陈文梓说,响应德清婚事新办、简办的号召,婚礼的桌椅全部租赁,婚礼甜品台也由自己布置,总花销不到1.2万元。在浙江,越来越多人响应有礼行动,以礼化俗,乡村同样焕发文明新气象。

  在“浙江有礼”开展过程中,浙江还积极探索精神价值向物质价值转化。宁波市民刘亮如今经常周末开车回家探望父母,其父母所在的福明家园小区推出了免费的“孝心车位”,成功解决了过去很多子女想回家尽孝又面临停车难的痛点。“孝心车位”其实是首批“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聚焦帮助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精神文明领域共性需求和普遍问题,省文明办从2022年开始,在全省开展“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爱心食堂”“最美上学路”“道德银行”……如今“浙江有礼”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发布了3批45项,在为民办实事中,群众对有礼更加有感有得,也对争当文明代言人有了更多积极性。

  人人学礼践礼、处处见礼展礼。有礼,正成为浙江最美风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有礼;文明城市;公民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