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同比增长88.19%!杭州下沙港开港两周年,拿下个全省第一

字体:
—2025—
07/10
07:22:48
2025-07-10 07:22:48 来源:潮新闻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李清 朱丹

  2023年7月,随着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的开通,位于“二通道”东岸的下沙港也紧跟其后正式亮相。

  从开港试运行至今差不多两年时间,作为杭州市首个集智慧、高效、绿色于一体的千吨级内河港口,下沙港成绩亮眼。

  记者 陈薇 摄

  据杭州下沙港口发展有限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下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位于全省内河港口第一,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

  这是怎么做到的?

  记者 陈薇 摄

  7月9日,记者走进下沙港综合作业区,集卡车往返穿梭、桥吊起起落落,一片繁忙景象。

  如果说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以下简称“二通道”)的开通,让杭州作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水上物流集散中心的地位愈发凸显,那么作为“二通道”上首个综合作业区、杭州首个千吨级内河港口的下沙港便是实现千吨货轮通江达海、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下沙港作为杭州首个千吨级内河港口,同时也是杭州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作业区之一,项目占地373亩,岸线长773米,共设9个1000吨级泊位以及仓储、海关查验区等配套设施,年设计吞吐量300万吨。

  开港以来,下沙港已织就一张覆盖13条航线的密集网络,包括“下沙—乍浦—宁波”“下沙—太仓—济宁”、“下沙—太仓—重庆”“下沙—乍浦—温州”等;运力方面,17艘64标箱船舶投入运营,班期密度实现“天天班”。

  航线织网,运力升级,带来的不仅是通江达海的便捷,更是实打实的“降本增效”红利。

  下沙港力推的集装箱“海河联运”模式,成为企业物流成本下降的“利器”。

  “上半年,我们港口的货物80%是外贸出口,以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为主,还有一些沙发等家具。” 杭州下沙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春告诉记者,这些货物通过“海河联运”的方式,经嘉兴乍浦港换大船至宁波舟山港出海,主要发往欧美和日韩。

  “对于周边的外贸出口企业来讲,最大的作用是降低他们的物流成本。”李志春算了一笔账,以周边企业货物运抵宁波北仑港为例,相比公路运输,海河联运平均每标箱可节省物流费用300元以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

  记者 陈薇 摄

  针对头部客户,下沙港还量身定制“甩挂运输”服务——提前将空箱精准投放至工厂,大幅提升装货效率,为像顾家家居这样的企业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2024年出台的《杭州市推进水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准实现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全链条补助,全年发放补助资金约2150万元。“公转水”集装箱量新增12万标箱以上,综合降低生产企业物流运输成本8760万元。

  强大的“区港联动+江海联运”服务体系,叠加精准滴灌的“一企一策”补助政策,产生了显著的聚合效应。

  据统计,这些举措已综合降低全市企业物流运输成本8760万元。目前,选择从下沙港扬帆出海的外贸企业已突破900家,涵盖汽车、智能制造、机械、家具、纺织等多个产业,服务半径辐射临平、萧山、上城、拱墅等区县及绍兴、嘉兴等周边地区。

  根据《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杭州实施意见》和《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水运基础设施,届时128标箱集装箱船将能从下沙港直达山东济宁港以及安徽、江苏等大型内河港口,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口处副处长孙轶巍表示,目前杭州已初步形成以钱塘江为中轴线、京杭运河及二通道为北翼、杭甬运河复线为南翼的“一港十一区”的发展格局。

  在杭州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旅游目的地,建设水路交旅融合试验区工作的推动下,年水路客运量达1300余万人次(含西湖),位列全省内河第一。杭州港年货物吞吐量达672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9.2万标箱,同比增长74%。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航运浙江;二通道;杭州;下沙;海河联运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据杭州下沙港口发展有限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下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位于全省内河港口第一,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