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翻书声、小声的讨论声……随着暑假的到来,温图按下了“加速键”,并掀起了与平日不同的“阅读新浪潮”。6月25日至7月9日,累计外借图书171480册次的数字,不仅刷新了借阅纪录,更勾勒出一幅暑期特有的阅读图景。
少儿借阅室
从“任务阅读”到“兴趣阅读”
早上刚开馆,少儿文献借阅室的矮书架旁就响起了细碎的脚步声。记者看到借阅室里,二十多个孩子或趴在靠窗的小桌上,或蜷在沙发里,手里的书从漫画到绘本,种类远超平日的“必读书单”。
“平时家长会提醒看必考的书,暑假终于可以自己选书看了。”五年级的陈同学踮脚从感应灯亮起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小福尔摩斯》,他已是图书馆的“老熟客”,寒暑假独自坐公交来这儿看书的习惯坚持了三年。借阅数据也印证了这种变化:《儿童百问百答》《镇魂街》等漫画、绘本借阅量显著上升,《哈利波特》《小福尔摩斯》这类奇幻、推理类小说的预约队列也悄悄变长。
还有一类帮助青少年打破学科界限,培养跨学科思维的书籍也成为“新宠”。譬如《当诗词遇上科学》这本将文学与科学进行结合的书籍。书中在解释“坐地日行八万里”涉及的地球自转知识时,会与日常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作对比,让读者对地球自转的速度有更直观的感受;解释“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时,就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解释花香传播的原理,让读者明白诗词背后的科学道理。书中介绍一些科学知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读者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孩子这几天在看《当诗词遇上科学》,时常会用既好玩、又有趣,还有料这几个词分享阅读感受。我就觉得这种既有,又有,还有,是此书之所以能上借阅榜单的关键。换句话说,此书的‘奇思妙想’,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现诗词中隐藏的科学宝藏,从而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女士坦言。
社科借阅室
一半休闲 一半忙碌
三楼社科文献借阅室的氛围则更显多元。记者发现穿校服的高中生们围在书架旁,男生拿的是玄幻小说《凡人修仙传》,女生则捧着《默读》低声讨论;而年长读者正逐页翻阅《莫言论》《海上钢琴师》。
但在书架之间,还有着另一群“目标明确”的读者。即将升入初三年级的邱同学抱着《水浒传》快速走过,其借阅单上列有《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目,均为中考必考书目。“因平时上课期间,阅读时间极为有限,暑假需增加阅读量。”她低头翻阅着书页,言语间流露出对“奇幻小说”的念想。“接下来,我准备考研,到图书馆就为了查找相关资料,预先收集一些有效数据,制作一份份思维导图。”一位大学生接过话茬。
借阅榜单精准呈现了如下现象:《红岩》《红楼梦》《红星照耀中国》位列榜首,《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武侠经典作品则紧随其后。
站在图书馆社科借阅室,你会发现休闲与忙碌平分秋色,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频率,充实和松弛也在不断地切换中。
馆员视角
暑期是场“甜蜜的忙碌”
“5月份每天外借约1.3万册,暑假期间直接冲到1.9万册。”负责借阅台的馆员说,最明显的变化是“亲子组合”变多了——家长带着孩子来选书,自己也会顺手借本散文或历史书。有些家长甚至还会询问图书馆开展的围绕阅读延伸展开的研学、花婆婆绘课厅,以及新雨少年电影季等活动。
“暑期,我们的馆员为了给读者再加点甜,还特地推出了‘籀园展览’活动之‘多巴胺的夏天:彩虹住在我的画笔里’主题展览。该主题展览与健林画室合作推出后,一经推出好评如潮,相信暑期更会将展览推向高潮。”温图工作人员笑道。
从安静的午后到喧闹的傍晚,暑期的温图像个不停运转的阅读魔方:有人为兴趣沉醉,有人为学业攻坚,有人带着孩子在书里避暑。温图的每一个区域,都在诉说着与平日不同的故事——关于自由,关于成长,也关于夏日里最绽放的时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