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6日讯(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何苏鸣)文明是什么样的?
是公交地铁上,保持安静的礼仪和主动让座的善意;
是观赛现场,恰到好处的掌声和垃圾不乱扔的默契;
也是邻里间,一声问候的亲切和守望相助的安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他鲜明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战略部署。其中聚焦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提出着力增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为浙江铺展文明画卷指引了方向。20年来,浙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久久为功打造“最美浙江人”品牌,持之以恒推动城乡文明创建,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加快建设社会文明新高地,着力推动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全力打响“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品牌。
文明,正成为人人“日用而不觉”的日常。
榜样凝聚向上力量
李敏的记忆里,始终有一双温暖的大手。
那是2005年11月的一天,10岁的她来到杭州,参加第十届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会。
会后,参会代表合影留念。在一群大人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注意到身穿校服、戴着红领巾的李敏,微笑着问:“你是谁?怎么在这儿?”
“我爸爸是李学生。”
李学生,一个感动无数浙江人的名字。
当年2月,这位在温州打工的普通人,面对呼啸而来的火车,纵身一跃,救下在铁轨上玩耍的孩子。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对这一壮举,习近平同志作出批示:世间有造就伟业的英雄,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英雄,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李学生就是一个作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壮举的英雄。
听到是李学生的女儿,习近平同志立刻把李敏拉到面前,让她坐在自己腿上,拍了一张照片。之后,习近平同志又俯下身子,亲切鼓励道:“你有一个英雄的爸爸,值得你骄傲!你要以他为榜样,好好学习、自立自强。”
这份温暖,一直鼓励着李敏。英雄的女儿,就是浙江的女儿。如今,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爱下,李敏在温州成家立业,常参与志愿活动。2023年杭州亚运会,她还作为温州站火炬手亮相,接力人间美好。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榜样力量。他指出,抓典型,更具意义的是要树立精神上的榜样,让人们学习典型所体现的精神,让典型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20年来,浙江持续实施并完善先进典型群像选树计划,建立健全发现挖掘、培育选树、宣传弘扬、激励关爱等全链条工作机制,向上而生、向善而生的“最美之花”,在之江大地节节拔高。
用生命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的“最美司机”吴斌、每周六晚义务修自行车的孔胜东、为千家万户点亮灯火的钱海军、在温州红日亭接力夏烧伏茶冬施粥的老人们……在榜样和典型引领下,越来越多人从旁观者变成践行者。
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近年来,浙江出台《浙江省道德模范待遇保障若干规定》《浙江省道德模范管理办法》《浙江省道德模范关爱礼遇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礼遇保障上全力营造“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从社区文化长廊到农村文化礼堂,身边好人、凡人善举争相上墙,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也愈发浓厚。
崇尚英雄、争做先锋。浙江先后涌现出各级各类身边榜样、好人典型2万多例。其中,“时代楷模”6例、全国道德模范21例、“中国好人”663例。
共建文明和谐家园
早晨8时,杭州最忙碌的十字路口之一——西兴街道新月路与通和路交汇处,司机看到行人,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点头致敬,快速过街。
“车让人,人快走”,作为“礼让斑马线”的升级版,是杭州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最直观成果。
文明城市创建,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2003年1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宣传工作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表彰会上强调,创建工作要贴近群众,千方百计让群众受益。各项创建工作都要切合实际,务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从老百姓最有感触的细节入手,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的合力。许多杭州人至今印象深刻:2009年5月开始,一到上下班高峰,斑马线上的过街人群里就会出现“红马甲”,带头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司机“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礼让”。
于是,从公交车开始,到出租车、私家车纷纷加入,文明礼让斑马线,成为杭州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2011年,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杭州,实至名归。
遵循习近平同志指引的方向,这些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文明城市创建收获累累硕果。宁波实现公园广场“席地而坐、裤子不脏”;温州以“爱心伏茶”为特色品牌让人人参与文明创建;衢州从机关大院拆除围墙实现空间共享……2020年,浙江成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设区市“满堂红”的省份。今年5月,浙江又新增宁海县、桐乡市等8个县(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其中江山市、岱山县等4城的获评,更实现了我省山区海岛县零的突破。至此,我省已创成县级全国文明城市24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文明创建,农村也是重要场域。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千万工程”,要求把“讲文明兴村”放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强调只有在建设农村、发展农业的同时,用现代文明、先进理念武装农民、提高农民,努力使农民成为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新精神、新技能、新素质、新能力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更加长久的活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浙江面向城乡基层深入推进“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发挥文明单位资源优势,开展以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文明为内容的“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走亲戚去咯!”日前,一辆载满志愿者的大巴,再次从杭钢广场出发,驶向淳安县威坪镇杜川村。20年前,响应号召,杭钢集团和杜川村成为全省首批文明共建结对单位。这些年来,在杭钢集团帮助下,杜川村不仅建起了“杭钢楼”“杭钢路”,村图书馆图书更加丰富,每年的“村晚”也越来越热闹。
眼下,杜川村有了新面貌,双方“亲戚”情谊日益深厚。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如今,整个浙江,上万个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共建,活动品牌越打越响。同时,围绕素质美、人文美、风尚美、环境美,各地还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实施“春泥计划”等,让乡风文明焕发时代新气象。
从城到乡,在各个领域、各类人群中激活“文明细胞”,社会文明根基愈发夯实。
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7月,浙江省暑期支教公益行动又出发了。
今年的主题是“浙江有礼——传承优秀先贤文化”。启动仪式上,也新增了一个重要环节,向山乡海岛赠送《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
这套丛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浙江历史文化名人优秀先贤为对象,是浙江专为中小学生编写的地方专题教育材料,也是我省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文明素质工程的价值旨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20年来,浙江坚持虚实结合、刚柔并济、严抓紧守、古今贯通,先后颁布《浙江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等,对公民道德建设作出整体布局和具体规划,并从质量、力度、路径上不断深化、强化和优化,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深入人心,成风化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狠抓信用问题,亲自部署“信用浙江”建设,推动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
至今,许多浙江企业家还记得,2005年浙商论坛上,习近平同志对广大浙商提出的殷切希望,其中一点正是要有诚信的价值观。
一代代浙商,让诚信文化薪火相传。“百万企业信用工程”“百城万店无假货”“购物满意一条街”……一系列“共铸诚信”活动受到热捧。今天,诚信的种子遍撒浙江每个角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美德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这为公民道德建设创新提供了指导和遵循。2022年推出的“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就是标志性成果之一。
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通过对中华优秀“礼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提炼出“敬有礼”“学有礼”“信有礼”等“浙风十礼”,让广大群众在循序渐进中培育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养成。
盛夏,桐乡越丰村村民忙着在新村点“三治菜园”采收时令蔬菜。新村点是征迁集聚区,由于农村习惯,部分村民刚搬迁时在公共绿地种菜,甚至有“毁绿种菜”的行为,引发过一些矛盾纠纷。作为桐乡“三治融合”先行地,越丰村通过百姓议事会、道德评判团等,与村民共商推出了“三治菜园”,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参与村务等累计“三治积分”,就能兑换申领菜地。
种菜难题解决了,邻里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人人争当有德之人,“浙江有礼·风雅桐行”成为了这里的一张名片。
“浙江有礼·拱墅优礼”“浙江有礼·信义义乌”……如今,在“浙江有礼”引领下,全省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均以市域、县域为单位,结合在地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打造了区域文明品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聚焦帮助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精神文明领域共性需求和普遍问题,浙江还开展了“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截至目前,已发布3批45项。
“爱心食堂”“最美上学路”“道德银行”……从一件件小事和实事中,群众对“有礼”更加有感有得。
让每个浙江人都成为文明的代言人,让更多人“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当前,浙江还在持续开展浙江省公民道德养成计划、全民阅读、好家风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让“务实、守信、崇学、向善”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人人都说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身处这风景里的每一个浙江人,正是其中最美的所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