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5日讯(记者 吉文磊 张源)7月24日17时,台风“范斯高”中心位于浙闽交界东偏南方向约770公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预计当天夜里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当天,省防指将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调整为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各部门密切关注台风发展变化,严格按预案方案落实落细各项防御应对措施。
“尽管‘范斯高’强度不大,但云系比较分散,且将在近海徘徊,带来不少风雨。”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提醒,受台风影响,24日至25日,我省东海海域和沿海海面有8级至10级大风,相关海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注意防风避风。同时,沿海地区将有中到大雨,其中台州、温州、宁波南部等地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25日至26日白天,需高度注意防范局地山体滑坡、小流域山洪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范斯高”,目前西北太平洋还有两个台风。23日夜间至24日,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和第9号台风“罗莎”相继生成,由此今年首次出现了“三台风共舞”的格局。
“由于处于同一个季风槽内,‘竹节草’和‘范斯高’彼此之间的影响更大。”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分析说,从最新云图上看,位于西南季风上游的“竹节草”,正在吸收“范斯高”不少水汽,让其强度难以发展,两者会产生“藤原效应(双台风效应)”,形成互旋。
至于台风后续走向,气象部门预测,“范斯高”将于26日减弱为热带低压,并在浙闽近海徘徊,也不排除在浙闽沿海登陆;“竹节草”会在24日傍晚转向东北方向移动,24日夜间至25日上午在吕宋岛西北部沿海登陆,之后进入巴士海峡并趋向台湾以东洋面,对浙江无直接影响。
7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处于台风活跃期,共有7个台风生成,远超常年同期。此前,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和第6号台风“韦帕”已先后登陆我国。为何近期台风扎堆出现?
“这种情况主要受副热带高压位置、季风气流、海温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林楠介绍,7月5日以来,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北,其南侧热带辐合带对流活跃,给台风胚胎生成提供了有利的初始发展空间。同时,近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海温普遍达到28℃以上,较高的海温为台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能量,还有季风气流充沛的水汽条件加持,而且海面上垂直风切变较五月、六月更小,不易吹散台风,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近期台风扎堆出现。
记者从省防指了解到,目前全省上下正全力做好多个台风防御工作,已指派沿海各市派出指导组进入重点县(市、区),指导当地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特别是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工作。我省沿海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休闲渔船将全部停业,海上养殖人员上岸,并提前做好受影响人员撤离准备。同时宁波、舟山等地做好海塘防御台风暴潮准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