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来人往的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与焦虑的情绪交织弥漫。不知从何时开始,浓郁的咖啡味逐渐渗透其中,让医院里的“原味”增添了丰富的层次。
两三名身着大白褂的医者,手持咖啡探讨着手术方案;年轻的患者一边打吊瓶一边喝着咖啡,刷着手机忘却暂时的焦虑;疲惫的患者家属手握咖啡杯,蜷缩在舒适卡座里发着呆稍作喘息……“医疗+咖啡”跨界已水到渠成。
在浙江,和超市、水果店、书店一样,咖啡馆已经成为了医院的标配。而且,不是刻板复制,每家都在认真经营,各具特色,甚至有些已经成为咖啡圈的“网红”。
事实上,随着医院里越来越多混合业态的出现,在“小资”“格调”的背后,既是医疗服务边际效用的创新定义,亦是医疗温度内涵的丰富升级。
医院文化融入自营咖啡
内涵升级成为金字招牌
医院里的咖啡馆,跟医院一样忙碌,似乎也成了一种刚需。
“为了让员工和病人们的工作、就医时光能有阵阵咖啡香陪伴。”这是多家医院引进连锁咖啡品牌的初衷。
2015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全省医院中率先引进星巴克,收获了无数好评。此后,省内不少医院将大牌连锁咖啡品牌引入院内,宁波市中医院引入了瑞幸,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引进了Tims天好咖啡……一时间,“在医院里喝咖啡”成为浪潮。
需求量爆棚,很多正向的反馈,激发了院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各大医院不仅“卷”品牌,还“卷”起了自营咖啡的精致度。
率先“破圈”的,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莫属。“医院要建咖啡馆,很多国际知名的咖啡品牌想与医院合作,但是作为一家有深刻西方建院背景的医院,我们更希望能把医院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将员工的需求与医院品牌的相结合,做出自己的品牌。因此,我们把咖啡馆命名为‘邵医咖啡’,我相信‘邵医咖啡’一定会成为员工骄傲的邵医品牌系列之一。”院长蔡秀军有自己的考量。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919咖啡”设立在行政楼里,只对员工开放,虽然场地不大,但布置精巧温馨。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专门为员工提供的一个场所,并将医院文化融入其中。“1919”是医院创建的年份,也是那一年温州有了第一家国人自创的西医院,并提取医院标志中的“1”造型,融合经典咖啡杯造型,将咖啡具象化。“让员工更加深刻地了解院史、理解院史。”
丽水市中心医院侨胞之家中,光顾“心咖”的人络绎不绝。青田的侨胞非常多,喝咖啡成为了他们的日常。所以在侨胞之家中,开出一家咖啡馆,不同于外面的咖啡馆,这里的咖啡豆全部源自意大利,制作的也都是浓咖,“投其所好”。“自从医院有了咖啡馆,我们都不再到外面喝咖啡了。”有医生这样说。
贴上“地方特色”,自营咖啡馆俨然成了各大医院的金字招牌。
盈利不是主要目的
柔性关怀成就新型医患关系
很多人都会关心,开在医院里的咖啡馆,真的能赚钱吗?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半山·MOUNTAIN 1/2咖啡馆的主理人一脸苦笑:“目前还没有盈利。”
邵医咖啡的主理人表示,只有微薄的利润。
大部分咖啡馆都表示,差不多持平。
这样的结果,在这些主理人看来,预料之中。
因为,医院里的咖啡馆,绝不是简单地“卖咖啡”,而是通过优化环境与服务,让医疗体验更温暖、更高效。只要管理得当,它将成为现代医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所以,盈利从来不是主要目的。
浙江省卫健委2022年发布的《医疗空间适老化改造指南》中首次提及“非医疗功能服务区”建设标准,为闲置空间的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
长期以来,水果店、便利店、鲜花店等商业配套在医院内颇受欢迎。跟这些“基础需求”相比,咖啡店的确是一种商业元素的升级。这毕竟是时代的产物,无论是患者、家属、医护,咖啡的受众是越来越广,也成为了很多人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将这种“必须”放进医院,显示出一股柔性关怀,也成就了新型的医患关系。
在采访中,很多人都表示,“医院是疗愈的场所,而疗愈的工具不仅仅限于医药”,可能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是一段不知名的钢琴曲,也可能是一个可以安静下来的角落。
医院+咖啡馆,跨界的本质,是医疗场景从“治疗中心”向“健康生活枢纽”的转型尝试,更是健康全周期管理的升级体现。
医疗本是严肃严谨,但医疗服务从不冰冷,即使一杯咖啡,一个角落,也能抚慰人心。
我们深入探访了三家颇具代表性的医院自营咖啡馆,看看这些“院中绿洲”如何重塑冰冷的医疗空间,试图为医患营造一方难得的温情与松弛。
主理人半路出家
带领团队出精品破圈
名头响当当的邵医咖啡,就坐落在医院4号楼南边全透明的二层小楼里。
推开门,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咖啡香。
左手边的空间更像一个艺术展,一幅幅人物肖像照片错落有致地挂在墙上。“这是专门为‘512护士节’做的肖像摄影,让护士成为主角,让不一样的美得以呈现。”单海鹰看着这些照片,很是感慨。
杨茜 摄
这些照片的拍摄者便是她。
很多人都说单海鹰是一个随时带来惊喜的人。
医院供图
谁也没有想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她,进入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做了一名护理秘书。当医院计划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时,她成为了主理人的不二人选。离开了20多年的工作岗位,她投身一个陌生的领域,阅读了几十本与咖啡专业、门店设计、品牌运营及团队管理有关的书籍,白手起家就这么开始“创业”了。
2016年1月18日,邵医咖啡营业。好评如潮,瞬间成为了医疗圈里“别人家的咖啡馆”,很多人特意跑来打卡。全国各地医院前来学习经验,络绎不绝。
全年无休的单海鹰几乎扎进了咖啡的海洋中,次年就考出了CQI(国际咖啡品质研究所)认证的Q-Grander(国际咖啡品鉴师),SCA感官、冲煮、烘焙、咖啡师等多个专业国际证书。“当初蔡院长创办咖啡馆的初衷,是希望将医院的文化和理念融入其中,将员工的需求与医院品牌相结合,做出自己的品牌。我在想,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医疗技术是专业的,即使是咖啡这个最细小的赛道,我们也要做出足够的专业度。”单海鹰说,她想带着邵医咖啡走出医疗圈,对标咖啡圈的优秀品牌。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在医院的支持下,2017年邵医咖啡烘焙工作室成立,单海鹰带着团队把关从种子到杯子的每一个环节:深入咖啡产区,寻找优质生豆,做好咖啡烘焙和冲煮,对客保持良好沟通、努力推广咖啡知识,注重团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会在一些特别节日(护士节、医生节等)推出员工关爱活动和文化沙龙,暑期还会举办员工子女咖啡体验分享会。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邵医咖啡走过的每一步,都严谨而充满仪式感。它不仅仅是售卖咖啡的地方,更是邵逸夫医院诠释文化理念的平台,是医、护、患者放松身心的场所。“坚持做有温度、有深度的咖啡,用热爱,行稳致远。”单海鹰说。
一年卖出超500000杯
咖啡西点组成经典CP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内,一抹咖啡香正悄然改变医护人员的日常,这家名为“浙熠咖啡”的医院自营咖啡品牌,名字取自“浙一”谐音,“熠”源于《诗经》,“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亦有闪闪发光之意。
医院供图
“自从有了浙熠咖啡,我们的外卖架上几乎见不到其他品牌了。”医院膳食科工作人员透露。浙熠咖啡提供院内配送服务,医护人员可直接通过钉钉系统下单,配送到诊间、病房。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对咖啡的需求量非常大。当初也考虑过引进品牌咖啡,再三权衡之下,医院决定开属于浙一人自己的品牌。
2020年11月首家浙熠咖啡门店开业,日均爆单的盛况让咖啡店很快成为各院区标配。目前6家咖啡馆,服务对象涵盖医护、职工、患者和大众。2024年共售出超50万杯咖啡等饮品。
总部一期门店 医院供图
“只要喝过浙熠咖啡,就会喜欢这个味道。不是医院工作的小姐妹特意托我外带。”护士小张说。
自营咖啡,品控是关键。
为了保证咖啡豆的风味,浙熠咖啡团队亲自前往云南产地调研选豆。去年,总部一期(余杭院区)建起了专业的烘豆实验室,实现从生豆到熟豆的全流程把控。“我们会做问卷调查,了解医护的口味,邀请临床医护参与盲测评分。”浙熠咖啡的负责人谢蓓蓓说。
团队每年都会做消费分析,美式和拿铁最受医护人员青睐,像骨髓移植科、肝胆胰外科等部门更是“消费大户”。
不仅仅是咖啡,出圈的还有西点。
谢蓓蓓财务专业毕业,因为个人爱好,特意去上海学习了咖啡和烘焙,7年前,是浙大一院唯一的西点师。从中式面点房里的一张操作台起步,如今发展出咖啡、面包、西点、轻食、文创在内的完整产品线。2018年承包了医院所有职工的生日蛋糕。“设在医院里的咖啡馆,应该承担各种角色,除了服务好医护人员,患者也是我们的目标人群。很多患者空腹来做检查,一片面包、一块蛋糕都是最好的补给。”
谢蓓蓓说,西点还收获了不少“铁粉”。一位家住余杭的阿姨,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到总部一期,蹲守新鲜出炉的面包,给小孙子当早餐。
医院供图
浙熠咖啡只是医院膳食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浙熠咖啡为浙一膳食锦上添花。目前,浙大一院6个院区共16个餐厅,从自选餐厅到特色小炒档口,从浙一甄选超市到年度美食节,持续提升医护人员幸福感。
膳食科希望通过丰富的餐饮服务传递人文关怀,更好地为患者和职工服务。
合伙人希望在半山被治愈
细节处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有一处高十几米的小山坡,山坡上满目绿色,每一棵树至少30年树龄,其中不少在建院时就种下,和医院共同走过一甲子。
在郁郁葱葱中,隐藏着一个几乎全是玻璃的建筑——半山·MOUNTAIN 1/2咖啡馆。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香氛是意大利知名公司特别合作定制款,取名“黑胡椒青草”,一股自然的青草和浆果混合味道;米色、原木色、绿色三种搭配出来的整体色调更显清新淡雅;吧台后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制作餐食、打泡咖啡,安静有序地进行着……无论是环境、装修还是咖啡、菜品,都具备了网红咖啡馆的特质,却这样低调地开在了医院里,着实有些意外。
医院供图
咖啡馆的三位合伙人——小Fun、Nate、浩哥,曾在医院附近开过网红私厨。疫情期间,他们为医护人员免费送了几百杯的咖啡,因此结下了缘分。
当医院想要做一个咖啡自营品牌的消息传出之后,小Fun决定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山坡,只有几条长凳,长凳上坐着几位不知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就这样眼神呆滞地目视前方。那一刻,我们对店铺的定位瞬间落定——希望所有到这里的人能够得到片刻放松,在‘半山’被治愈。”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教授说,对于半山·MOUNTAIN 1/2咖啡馆,医院的定位非常明确,并不希望它成为一个盈利的场所,商业气息淡一些、再淡一些,将更多医院文化融合进去,使其成为人文气息浓厚的心灵“服务区”,成为汇聚浙江省肿瘤医院特色的标志性场所。“我个人认为,尽可能消除紧张与恐惧,使来院的每一个人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打造一家最不像医院的医院,才是医院的最高境界。”
接洽、落定、装修、开业,前后不过大半年时间。为了达到“治愈”来人的目标,三位合伙人处处花了心思。
种种细节意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才最抚人心。
医院供图
Nate坦言,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肿瘤医院比起综合医院来说又多了一份沉重,不管是对于患者和家属,还是对于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半山·MOUNTAIN 1/2咖啡馆的存在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我们想为他们提供一个去处,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暂时放下,释放情绪。”
在这里,穿着病号服的患者可以轻松地喂喂小松鼠,带着引流袋的患者也能走在山间感受风和日丽。曾经有个患者说过:“从来没想过会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下等报告,但愿下午等来一个好结果。”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