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里最后一盏灯关闭,闸门落下,美术馆又回归黑色的寂静。
8月1日,“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撤展全部结束,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108天的“天命人”正式踏着云光离场。
就在四个月前,外围包裹起来的美术馆也是波澜不惊的黑色——但是它的内部灯火通明:七天七夜,展期内吸引了几十万人次反复打开的“黄风岭”场景,完全在美术馆展厅里生根、成长起来。
当时全员三班倒,前三天将6辆集装箱卡车运来的几百块泡沫雕刻组件搭建起来,后面四天完成上色、质感还原、灯光布置等现场调节工作。
那几天策展团队最焦虑,策展人半夜跑去工厂看进度——对,一切都是现做现搭建,运到美术馆的组件说不定都是热乎的呢;美术馆馆长时不时半夜里到展厅去看:搭到哪儿了?
展厅现场这一整组包含山石、树木、人物的场景,立面高5.2米,面积达到了500平方米——但是所有去过现场的观众都有经验,走进占地才200平左右的展厅,并不会对这么大体量的实景产生压抑感。
视觉通透的秘密在背后:大树背脊上有一个巨大的洞窟,展厅的东面和西面,分别有一束蓝光和白光,打在这个树洞里,这使得观众进展厅看到的“黄风岭”,有一种深远的感觉。
这种感觉又不疏远,它充满了亲切感。因为这个神话世界的构建是基于现实经验的,比如它有自己的生态链:西边崖壁的局部有细微的水滴,这表示这里是一个湿润的区域,所以周边就会生长出苔藓、草丛,慢慢地蜘蛛、壁虎都出来了。
观众们记忆犹新,面对荒凉的戈壁“黄风岭”,大家会不由地感觉熟悉,“这个地方我好像来过,这个人我好像见过。”这种微妙的经验,让观众对虚拟的事物产生某种信任,就会更容易代入经验之外的场域——无头僧人在眼前拨弦歌唱,对面还有一颗灵吉菩萨快3米高的头像,我们就是身临现场的天命人。
因为存放场地等原因,“黄风岭”场景拆除以后将不作保留,它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
制作团队的负责人柳纪科起先也觉得很可惜,但转念一想,“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就是这样如梦幻泡影一般消失了。”
“游戏做完了,展览做完了,我们只能说‘再见’。下次肯定会有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期待更好的作品。谢谢你,天命人!陪伴我们度过今年整个春天和夏天。
在制作最后这条撤展解读视频时,我们用了游戏“黑神话:悟空”版本的《云宫迅音》作背景音乐。
游戏的音乐总监李佳骐在改编这首《西游记》经典曲目时,加了一个特别长的前奏:由弦乐、电子乐混音作为铺垫酝酿了大约有1分半钟的时间,“dǎng-dāng·dang dāng dáng dāng·dang dāng~”——印刻在每代中国人基因里的“3-6·7 1 6 4·2 3---”才终于响起来。“想表达的一种结果是,‘我们等你(天命人)等得太久了。’”
今天我们以同样的敬意,回应这场时间之外的艺术展览。
再见,天命人!
p.s. 顺便催更一下DLC!
新闻+
“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于2025年4月9日-7月25日在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系中国艺术界首次以游戏为主题和素材举办的高水平展览。本次展览包含游戏场景原画、角色原画、采风、模型、雕像等900多件展品。截至展览闭幕前一天,线下观众逾45万人次,门票与衍生品销售总额逾3000万元,全网话题阅读量超6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