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探访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智慧绿色转型:“指尖芭蕾”舞动东方大港

字体:
—2025—
08/07
15:38:20
2025-08-07 15:38:20 来源:潮新闻 记者 来逸晨

  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踏入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记者结识了95后龙门吊女司机李丽。她正全神贯注、灵巧地操控着两个手柄,目光在眼前三块高清屏幕间快速流转。

  屏幕上,是从高空俯瞰的集装箱堆场景象,随着她指尖的每一次精准拨动,数公里外港区堆场上,十多米高的钢铁巨臂便随之启动,巨大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平滑移动、精准落位,宛如一场精密的“指尖芭蕾”。这颠覆了记者对传统港口“力工”的认知。

  作为浙江省首批龙门吊女司机,李丽曾在实训中感受过传统驾驶的艰辛:“爬进十几米高的驾驶舱俯身手动操作,过去比的是体力与耐力,自动化时代,更多比的是细心、定力和手法。”她告诉记者,远控龙门吊就好像在电脑屏幕前“缝针织布”,以巧力撬动35吨的大家伙。

  借助自动化程序、红外扫描和多点位摄像头实时回传的多角度画面,她一人便能从容驾驭五台远控龙门吊。近3年,新技术为港口带来新气象——女性司机队伍正悄然壮大。目前,宁波舟山港龙门吊女司机队伍已拓展到十余人。

  龙门吊远程操作室内,属于女司机的粉色工位,无声诉说着这场由技术驱动的行业变革。它改变的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性别结构,更是港口运行的底层逻辑——梅山港区作为浙江传统码头数智化改造的样板工程,已构建起“一脑统领、一网覆盖、一链作业、一区示范”的“四个一”智慧创新模式。

  走进港区行政大楼智慧展厅,巨大的数字孪生在大屏中实时映射着整个港口的“心跳”。

  “看,我们的‘双芯大脑’!”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捷指向屏幕中央揭秘——这,就是港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n-TOS+iECS”系统。它如同一位永不疲倦的“虚拟控制员”,基于大数据和数字孪生技术,“看得见、听得清、能指挥、可预判”。

  “大脑之外,无形的5G专网融合北斗高精定位,像神经一样覆盖港区。”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的港区技术人员向记者补充道,在强大网络的支撑下,36台远控桥吊、116台远控龙门吊、102台智能集卡组成的全球最大规模港口自动化设备集群得以高效协同作业,让无人集卡单泊位并发作业量达10路80辆编组,全球领先。

  展厅屏幕上,数字孪生清晰地展示着港区5台巨大风力发电机的位置和实况;凭窗远眺,现实世界中洁白风机与成片光伏板矗立码头。原来,梅山港区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今年6月底,随着第五台风机成功并网,浙江省首个“绿电码头”全面建成投用,预计年发电量5600万千瓦时、年减碳约2.2万吨。目前累计绿电发电超4000万千瓦时,港区消纳率超65%。

  行走港区,记者看到,岸电覆盖所有泊位,大型设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高达88%;站上观光平台极目远眺,只见巨轮列阵,龙门吊林立,智能集卡如织。2024年,梅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8.54%。东海之滨,全球第一大港正逐步完成从“汗水码头”向智慧绿色强港的蜕变,以创新为笔,在繁忙的海岸线上继续书写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绿水青山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