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唱好杭甬“双城记”第四次市级联席会议在宁波召开。此次会议也是首次由杭州、宁波、绍兴联合举办的联席会议。
三地联动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新阶段。会上,杭州与绍兴签署《深化同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城记”合作进一步拓展:杭州市萧山区与宁波市海曙区、杭州市余杭区与宁波市鄞州区分别签署《共同唱好“双城记”合力打造“重要窗口”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宁波甬江科创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板块,杭甬“双城记”全新拓展,跨越行政边界开启区县协同、科创平台联动。三地在错位发展中各展所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杭州未来科技城 图源 余杭发布
三地深化合作
地处杭州与宁波之间,绍兴如同连通两地的“金扁担”,正全面融入“双城记”格局。2021年,浙江启动《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2024年5月,浙江又专门出台《进一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的行动方案》,分别对杭绍甬一体化都市连绵带建设作出部署。
杭州、绍兴签署《深化同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共同打造湾区同城新典范、未来城市新样板”为定位目标。此前,宁波、绍兴签署《共促创新合作新高地 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共创世界级湾区创新合作新高地”的战略定位。
“湾区”成为三地合作的核心关键词。共创世界级湾区,关键在于城市群协作——核心城市发挥职能与产业外溢效应,周边城市寻求错位发展,最终形成湾区经济发展合力。
以杭绍甬为核心的杭州湾区域,是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三地产业链协同空间广阔,正积极寻求全面对接与高水平融合。去年,以杭绍甬为主体的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产业链条完整,覆盖从“一根丝”到“一件衣”的全流程。
协同创新释放更大价值。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杭州强于设计,绍兴精于制造与封装,宁波的优势在材料等领域,协同空间巨大。环杭州湾区域正逐步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目前,杭绍甬三地在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的营收占全省近70%,未来将共同推进环杭州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杭甬区县同步协同
“双城记”合作从市域向区县延伸,轮廓更加清晰。
杭州市萧山区与宁波市海曙区同属两市枢纽门户,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优质的产业发展结构、成熟的公共服务资源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两区联动,堪称“门户”之间的强强联手。双方明确,加强杭州、宁波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协同合作,共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经验和举措,高水平建设临空产业高地。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服务能力,合力促进空港能级提升,强化两地物流信息平台对接,推动空铁、海铁、江海多式联运,共同打造物流大枢纽。
产业合作契机显现:萧山的空港产业园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与海曙的易芽跨境电商产业园双双入选2025年浙江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项目,将共同推动跨境供应链整合与产业出海。
而杭州市余杭区和宁波市鄞州区的携手,更是被视为强强联合——余杭和鄞州是浙江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区,2024年GDP双双突破3000亿元大关。
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研究员秦诗立看来,余杭和鄞州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同时都有很好的“双创”融合基础和潜力,有很好的合作想象空间和实现场景。
余杭强于数字经济,聚集阿里巴巴、中电海康、vivo等众多数字经济企业和四大省实验室等创新资源,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定位正加速其发展;鄞州的制造业更胜一筹,是老牌制造强区,拥有奥克斯、杉杉、乐歌等一批制造业龙头,正在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先行区。
今年4月,余杭和鄞州已建立“余鄞联络办”,打造强区协作样板。根据此次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平台携手联动创新
一条车水马龙的文一西路,串起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条奔涌入海的甬江,汇聚起宁波甬江科创区。作为杭甬两地的省级科创走廊,它们都是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此次联席会议上,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甬江科创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牵手。这也是共同唱好“双城记”、联动共建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转移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两地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此次双方携手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联手助力争创杭州—宁波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双方将合力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建设省实验室集群,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
当前,浙江正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甬江科创区更是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的“实验场”。比如,浙江大学分别在甬江科创区和未来科技城设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湖畔实验室与甬江实验室合作开展“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应用研究,杭州的涂鸦科技等企业与宁波制造业企业在数智化改造领域深度合作……
从市级战略到区县协同,从产业协同到科创突破,杭甬“双城记”正构建起“全域协同”发展新格局。这场跨越行政边界的深度整合,将加快推动环杭州湾区域向世界级大湾区演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