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6日讯(记者 夏丹 孟琳 通讯员 徐宇杰 黄昕)工业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15日,浙江金融监管局、省经信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工业企业碳效金融服务的通知》,意味着依托碳效码,浙江工业企业可获更精准的金融服务,将从杭州、湖州、衢州、丽水等试点地区正式推广到全省。
什么是工业碳效码?早在2021年,湖州以数字化手段在全国首创此码,通过归集统计、经信、电力等33个行业、381个细分子行业的2300余万条数据,制定计算与分级标准,引导工业企业精准降碳。此后,工业碳效码逐步内嵌到产业、金融等政策中,形成多部门协同治碳机制。
位于湖州市南浔区的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于近两年陆续安装光伏发电项目、改造实木复合油漆线UV干燥机等,持续节能增效,工业碳效码为1级,企业凭此申请到南浔银行授信的“碳效贷—绿色家居贷”6100万元;在安吉的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3款办公椅产品上线了碳效码3.0平台,从原材料到包装,生产流程各环节碳排放量一目了然,其中一款椅子的材料九成以上使用回收材料制成,生产能源也是光伏发电而来。
青山绿水间,工业碳效码打造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样本。湖州市经信局绿色制造处处长陈戈介绍,湖州推广应用工业碳效码以来,全市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从2022年的-2.4%提高到2024年的6.3%,从全省第9提高到全省第2。同时,全市累计发放碳效金融产品701亿元,共计1.5万笔,为企业减费让利超1亿元。
如今,这一机制将在全省复制推广。针对先前企业碳排放等外部数据支撑不足,银行评估企业碳表现难,本次政策明确,在现有工业碳效码数据基础上,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碳效码数据向银行机构安全、高效输出,帮助银行识别企业碳表现情况,从而支持银行机构创新碳效金融产品服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