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忘本来,开辟未来。从钱塘江畔到雁荡山麓,从四明山区到天目山间,浙江的一处处旧址和遗迹记录了抗日救亡、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也见证着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意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铭记历史,激发不断前行的力量,《浙江日报》推出《烽火足迹》专栏,重访抗战故地,重温抗战记忆,讲述从烽火硝烟到城乡新颜的巨大变迁。
浙江在线8月20日讯(记者 项锐)“大家知道,中共浙江省一大为什么会有两个会址吗?”8月19日,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内,46名中小学生组成的研学团正在认真倾听86年前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1939年7月,26名党代表从全省各地秘密出发,来到平阳县凤卧山区,并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扎进深山茂林中。当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其间,为避开反动分子搜查,在冠尖和马头岗进行了两次转移。而这,正是省一大有两个会址的原因。
走进冠尖会址,“烽火记忆”浓缩其中。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伴着咯吱响声,记者进入了省一大会场:一张双人长桌作为主席台,一面鲜艳的党旗挂在墙面中央,10多条长板凳围成会场。
就在这里,时任浙江临时省委书记刘英代表中共浙江省委致开幕词并作政治报告。会议通过了《目前抗战形势与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文件,成为浙江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组织、坚持团结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年代,连绵的森林有力保障了大会的胜利召开。然而,进入和平年代,纵横的幽涧深壑,也一度成为凤卧致富的挑战。为此,这些年,平阳探索文旅新打法,激活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持续打造乡村振兴增长极。
修缮提升革命旧址遗迹、纪念建筑,打造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落地浙江红村研学营地,再加上“红色旅游专线”通车,革命老区日新月异。眼下,恰逢旅游旺季,凤卧镇里,大巴来来往往;陈列馆内、纪念碑前,参观人群络绎不绝;红色研学营地和乡村咖啡馆,人气火热……据介绍,2024年,仅省一大会址接待人数就超过15万人次。
“省一大其中一处会址,就是我家的老房子。”在马头岗村会址,记者见到了86岁的老党员翁仁德,他出生成长于此,他的家人和周边村民都参与了省一大的后勤保障工作。如今,虽已搬离老屋,但他每个月都会回来看看。
对于村里的变化,翁仁德也深有体会,“从马头岗到凤卧镇,原来要近2小时,现在山路拓宽了,坐车12分钟就能直达。”
红色旅游的火热,带旺了凤卧镇上的农家乐。“之前只有两张桌子,现在包厢加上大堂,规模扩大到了20张桌子。”下午1时30分,“散漫小院”农家乐老板郑友桃终于闲了下来,“我们家三代在镇上开餐馆,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
有流量,还要有“留量”。位于凤林村的浙江红村研学营地,就是吸引游客住下来、玩得好的载体,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编制红军草鞋、制作红军饭……学生们住在由民居改造而成的营地里,花上四五天时间,亲身体验革命斗争年代的生活。
不止于此,研学营地还开发出军事、农业、红色等五大板块、100余项课程,延长了凤卧镇的红色旅游链条,还给2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李如玉就是其中之一,“1个月工资加奖金,足足有4000多块呢!”
游客纷至沓来,返乡创业者也接踵而至。“不想错过家乡发展的风口。”从事广告行业近20年的周涵,于2024年在吴谭桥村开出午逅·漫时光咖啡馆。今年春节,店里游客多到坐不下,周涵也忙得脚不沾地,光是咖啡一天就卖了4000多元。眼下,周涵的第二家午逅村咖已经进入装修阶段。
如何让游客“二刷”乃至“三刷”?凤卧镇里,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4.1亿元的“研学+酒店”文旅综合体即将入场施工,凤东田园综合体项目提速建设,红色旅游接待中心、内塘民宿等文旅地标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瑞苍高速将在年底建成的消息,更让凤卧人对未来生活有了新憧憬。这条路串联龙丽温、沈海、甬莞等三条高速公路,并在凤卧镇设置出入口。更大的“野心”,正在周涵心里生长,一个集吃住玩于一体的度假综合体项目已在谋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