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生死时刻显担当!这些“中国好人”真帅

字体:
—2025—
09/11
08:36:05
2025-09-11 08:36:05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 聂伟

  徒手掰开汽车玻璃、撑船救起一家五口、耄耋老人跳进冰河……

  近日,中央文明办正式发布了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在上榜的150人(组)身边好人中,有3组江苏籍的“救人英雄”,以各种“花式”救人的善举,暖哭全网。

  台风夜,“超人父子”砸开汽车天窗

  此次入围“见义勇为”类好人的黄建龙、黄志鸿父子,是江阴市徐霞客镇红星村村民。其中,黄志鸿是个“00后”小伙。

  2024年9月16日,这对父子不顾安危,成功砸开一辆落水轿车的天窗,将一位呼吸暂停的女子成功救出。在过路行人的合力救助下,黄建龙、黄志鸿父子及时把该女子送往医院,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故事说起来简单,救人过程可一点都不简单。

  事发当晚,台风肆虐。“晚上9点多,我和儿子驱车从堰桥返回马镇,经过一个涵洞口,发现积水很深,一辆车半截浸在水中,现场还有几名围观者。儿子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当时我们也没当回事。”黄建龙回忆道。

  直到车子开出很长一段距离后,儿子黄志鸿忽然放大照片,觉察到不对劲的地方:“汽车后座好像有人!”父子俩随即调转车头,返回涵洞口。这时,车顶几乎已被水淹没。父子俩透过车窗一看,后座上有一位约四五十岁的女子,已然晕厥。顶着巨大的水压,父子俩合力拉开了驾驶座的车门,但无法将已昏厥的女子拽出。

  现场也找不到救助工具,情急之下,父子俩找来一块大石头,砸开天窗施救。一下、两下、三下……天窗终于被砸出一个窟窿。“一开始窟窿太小,根本不可能把人拉出来,当时情况紧急,我也顾不得手会不会被划破,就徒手掰开玻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黄建龙至今仍心有余悸。

  被成功救出的女子,当时已没有了呼吸。为此,黄志鸿运用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对她进行了紧急心肺复苏。大约10分钟后,女子缓缓吐出一口气,眼皮微微动了动。当天,由于台风应急响应,110和112都非常忙碌,于是父子俩自己开车将女子送往医院,直到女子脱离危险。

  “只是正好路过,恰巧碰到,没什么大不了的。”父子俩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

  冰窟窿,耄耋老人纵身一跃

  张林江,1941年11月生,南通市海门区四甲镇金跃村村民。

张林江老人回忆救人的场景。陆遥摄

  今年2月9日下午1点40分许,气温降到了-7℃,寒风刺骨。家住金跃村的9岁男孩小飞和几个小伙伴在河岸边玩耍。看着河面上结满了冰,几个孩子来了兴趣。冰面破裂,小飞一头栽到河里。

  生死攸关之际,84岁的张林江老人,看到冰河中有小孩的身影在挣扎,立即撒腿冲向事发现场,边跑边喊:“有人落水了,快来救人呀。”附近村民也闻声赶来。

  张林江第一个赶到,顾不上脱掉棉袄便跳进了冰窟窿,瞅准机会,一把将孩子的后背衣服抓住,拽着往回游。靠近岸边后,其他村民一起将孩子和张林江拉上了岸。通过紧急施救,小飞逐渐恢复了意识,随即被送往医院。

  当被问到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敢跳入冰河救人,张林江用手边比画边大声回答:“当时就想着要把孩子从水里抱出来,没考虑过自己会怎么样。”

  这并不是张林江第一次救人。20多年前,他就在家门口的河里救过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在搬来金跃村前,他在老宅所在的范南村,也救过落水者。“有一个小孩当时救上来的时候就不行了……”每次说到过去的事情,张林江对未曾抢救成功的那个小孩总是充满歉意。

  寒风中,他撑船救起一家5口

  刘石兵,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胡庄镇刘荡村村民。今年2月11日,56岁的他,凭借冷静的判断与过人的勇气,从即将沉没的轿车中救出一家五口。

  事发当天上午8点30分,刘荡村的宁静被一声巨响打破。村桥头处一辆白色轿车与黑色轿车相撞后,白色轿车失控坠入薛马中沟河。薛马中沟河长5000米、宽30米、水深2米,坠入河中的白色轿车迅速下沉。驾驶位的男子奋力从车窗探出身子、高举一名婴儿,车内另外三人拼命拍打车窗,大声呼救。

  刘石兵闻讯,穿着拖鞋就冲到了现场。他立即脱下羽绒服,准备下水救人。正在这时,他发现,河对岸停着一只木船,于是当机立断,放弃跳河救人,转而奔向木船。

  在凛冽寒风中,他赤脚跳上船,奋力划向出事车辆。两分钟后,他抵达车边,此时河水几乎将车顶淹没。他先接过车里递出的婴儿,随后拼尽全力将车内其他四人一一救出。当最后一名落水者被拉上船后,轿车完全沉入水中。

  到这个时候,这个救人的故事可以宣布成功了吗?还不成!

  被救者并没有彻底摆脱危险。因为一次救了五个人,小船严重超载,开始渗水,那时已几乎脱力的刘石兵,咬着牙、奋力划桨,返回岸边。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他最终还是拼赢了。

  上岸后,刘石兵在确认落水一家平安后,便默默离开了现场。

  事后,当有人问起救人情况时,刘石兵很朴实地说:“幸好村里的木船在,我也会撑船。换谁都会去救的!”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好人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