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波中亿智能公司给生产线装上“火眼金睛”

微米级划痕,AI质检员秒探

字体:
—2025—
09/22
06:48:55
2025-09-22 06:48:5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高嘉鸣

  研发人员在操作AI智能检测装备。 通讯员 吴君 摄

  浙江在线9月22日讯(记者 陈醉 通讯员 高嘉鸣)连日来,位于余姚的宁波中亿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测试车间内,弥漫着忙碌而紧张的气氛,一台被AI智能检测项目总负责人刘建军称为“AI质检员”的装备,正进行着上岗前的最后磨砺。

  只见传送带上杯盖大小的轴承匀速移动,依次经过“天眼”的审视。银色“眼睛”闪过一道道微光,不到1秒,数十张高清照片已传输至控制中枢。“滴——”屏幕弹出红色警示框:发现一条微米级的划痕。

  “成了!”站在一旁的刘建军,瞅了一眼数值,兴奋地说:“这划痕只有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好比在足球场上找一粒芝麻大小的缺陷,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都得拍几百张、盯半小时,而我们的‘AI’一秒搞定。”刘建军指着机器旁堆积如山的轴承,语气中透着一丝欣慰:“这些都是企业送来的‘真枪实弹’,我们整整测试了一周,次品检出率高达99%。”

  这名火眼金睛的“新员工”,正是“中亿智能”自主研发的“中亿二代”100型高端轴承装配检测智能装备,获评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内首台(套)产品。

  “中亿智能”是一家十余年深耕自动化装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面对工业5.0浪潮,企业敏锐地察觉到,当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高,质检环节反而成为效率瓶颈。刘建军比喻“给跑车装备了马车轮子”——在高端轴承生产线上,检测环节占比高达百分之三四十,急需一个“永不疲倦”的超级质检员,打破瓶颈,释放生产潜能。 

  2021年,“中亿智能”依托在轴承装备制造方面的技术沉淀,启动“AI质检员”的攻关项目,刘建军也成为核心研发人员之一。

  “如何让AI拥有超越人类的视力和判断力,从而能够精准识别各种各样的缺陷?”刘建军总结道,就像厨师要尝遍各色食材,AI也必须看尽各类瑕疵。然而,缺陷数据尤其是罕见缺陷的采集,成为最大的挑战。

  刘建军解释,比如,橡胶厂的垫片产量巨大,缺陷数据自然充裕。“但我们面对的汽配轴承厂,日产量可能只有一两千套,缺陷率只有万分之一,我们几乎动用了十多年来在制造领域的所有家底——与全国300多家客户企业共同构建云端大数据,喂养我们的AI模型。”这种跨企业合作、源源不断提供缺陷样本,保证了训练数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每天凌晨时分,工厂渐渐安静,而“中亿智能”云端数据中心,却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

  “海量的图像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仅用两年时间,我们就已经建立了超过2万条的缺陷数据库,成为我们AI质检员不断成长的养分。”刘建军指了指电脑屏幕不断刷屏的图片说。

  说话间,刘建军的电话响了。“工人发现一个产品漏检了。”电话那头是余姚朗霞街道的一家轴承制造企业。因为AI质检员放过了一个密封盖内侧微微翻边的轴承,而被“请了家长”。

  “我们最担心的是缺陷件被客户拆掉,必须尽快赶过去,留下数据,现场调试。”刘建军解释说。AI质检员的工作环境其实非常复杂,像残留油渍、复杂的光线反射、多样的材质都可能干扰AI的视线。因此,AI质检员和用户企业在磨合的过程中,刘建军团队会帮助用户企业优化清洗、甩干环节等上游环节的工艺,尽力减少油渍等,为AI质检员大展拳脚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提供设备,而是成为了成套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刘建军给出了一组数据,朗霞街道的轴承厂在采用了“中亿智能”的方案后,产能比去年提升了40%,而质量合格率更是从92%升至99.5%。

  此刻,车间内,不知疲倦的AI质检员仍在扫描。跃动的数据流在刘建军脑海中激荡起新的灵感:“下一步,我们要让AI质检员具备预判故障的能力,如同老中医‘治未病’……”

  让AI与实体经济抱得更紧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宁波“中亿智能”的实践无疑给出了生动的回应。“中亿智能”的财务报表显示,企业年产值近2亿元,其中AI质检员贡献了三四千万元,潜力不可小觑。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坚持需求导向,把AI技术研发与企业生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应积极拥抱变革,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AI质检员;人工智能+;缺陷;划痕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