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产“星链”,起舞星辰大海

字体:
—2025—
10/09
07:02:15
2025-10-09 07:02:1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朱承


日前,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新华社发(安迪 摄)

  浙江在线10月9日讯(记者 朱承)不久前,山东日照附近海域,随着火箭划破长空,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的12颗卫星顺利完成精准“投送”,入轨稳定运行。

  至此,吉利星座一期组网完成——64颗卫星在距地600公里的太空编织成一张通信大网,实现全球(除南北极外)任一地表实时通信覆盖。

  这是中国商业航天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一步。不仅体现了中国商业航天在体系化制造、快速组网与星群运营上的综合能力,也让背后的浙江民营企业——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完整星座”姿态进入全球卫星物联网第一梯队。

  浙产“星链”实力几何

  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也在加紧星链(Starlink)星座的卫星发射计划。由于都有汽车制造背景,时空道宇的吉利星座常常被外界称作浙产“星链”。

  “从航天科技反哺汽车制造和智慧出行方向来看,确实具有相似性,但双方星座的功能和定位存在差异。”时空道宇CEO王洋告诉记者,SpaceX星链是宽带卫星,更专注于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时空道宇吉利星座则是窄带卫星,主要优势在于能保证偏远地区信号覆盖稳定,目的是推进和实现航天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落地。

  也许你会问:这些卫星飞在几百公里高的天上,跟我有什么关系?答案是:关系太大了。

  就近举个例子。

  眼下东海全面开渔,浙江的渔船陆续出海作业。浙江渔民都知道,出海一般依赖岸基信号。一旦驶离近海,手机信号消失,船只与岸上的通信几乎中断。遇到极端天气或突发情况,渔民只能依靠无线电呼叫,通信效率低且覆盖有限。

  如果搭载了船载终端和卫星相联,就能实现“永不失联”的物联通信。渔民不仅可以像使用普通手机一样,与岸上的家人进行实时消息互通,终端还会持续上传船只的实时位置,汇报渔船的航行轨迹,在提供救援时也能更加及时高效。

  阿曼Azyan Telecom公司去年就已和时空道宇达成战略合作,预计最快在今年年底就会覆盖阿曼数万艘渔船,为其提供卫星物联通信服务。

  此外,基于吉利星座能力还可以在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消费电子、紧急救援等很多领域发挥作用,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和时空道宇达成合作,合作范围挺广:在马来西亚,与ALTEL成立合资公司,推动智慧农业、数字城市等应用;在沙特,与ATSS合作,推动牌照、技术验证和市场拓展;在摩洛哥,与Soremar合作,服务北非数字化转型与海洋经济发展……

  随着星座一期组网成功,接下来,时空道宇将加速海外业务拓展。

  如果说传统卫星制造像“手工定制”,成本高、周期长,时空道宇则把地面优势复制到了天上——将吉利集团的汽车制造能力与卫星制造进行深度融合。

  在位于台州的卫星生产基地,时空道宇实现了卫星的模块化设计、自动化装配和批量化测试。据测算,这种方式让卫星制造成本降低约45%,量产速度提升10倍以上。

  太空中的全球竞争

  天上一张网,地上万物联。

  太空中的全球竞争,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激烈。这是因为,地球近地轨道的空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而是非常有限的。国际通行规则是:“先申报、先使用”。谁先把卫星发射上去,谁就能优先占用轨道和频段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此刻,在我们头顶的这片广袤星空中,已有超1.5万颗卫星在轨运行。

  这场“星辰大海”的竞赛,不只是国家实力的比拼,更是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新赛道。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商业航天探索。中国商业航天起步则要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首次发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正式揭开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序幕。

  中国起步稍晚,但正全力追赶。在商业航天领域,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时空道宇的“吉利星座”,还有中国星网的“GW星座”、垣信卫星的“千帆星座”、国电高科的“天启星座”、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等都在加速发射卫星,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深入布局。

  而在浙江,卫星互联网产业正迎来迅猛发展。

  今年1月,浙江省首颗海洋卫星“蓝碳一号”成功发射,聚焦海洋环境监测、岛礁遥感研究与海洋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

  这一成果背后是一支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时空道宇共同组成的“创新联合体”。这充分体现了浙江在商业航天领域已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商业航天企业等多元主体,形成了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陆续出台政策,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已在多个领域形成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就在不久前,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宣布投入20亿元,专项用于时空道宇全球总部项目建设及其吉利星座的全球业务拓展。

  中国商业航天的一小步,更是普通人连接世界的一大步。

  对于大众而言,日益密集的“天网”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无论身处深山、远洋还是荒漠,都能实现随时随地联网;无论是驾车出行、农业耕作还是应急救援,都将获得来自太空的技术支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产;航天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