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粮食物流基地项目开工,粮食公共筒仓“塑形变身”——

个头往上蹿 心中更有“数”

字体:
—2025—
10/14
07:14:15
2025-10-14 07:14:1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周杭琪 共享联盟·定海 韩地枰 通讯员 陈谦益

  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记者 周杭琪 共享联盟·定海 韩地枰 通讯员 陈谦益)日前,随着筒仓区域桩基施工启动,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作业区粮食物流基地项目正式开工。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重大工程之一,项目将新建一座2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及配套粮食筒仓和堆场。建成投用后,将有力提升宁波舟山港粮食中转与仓储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高粮食类大宗商品的配置与调度能力。

  眼下,浙江正加快推进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中转作业区全年粮食接卸量超1000万吨。其后方的舟山粮食产业园已形成中央、省、市三级储备格局,并集聚起40余家粮油企业,年粮食加工能力达380万吨,粮油加工产值近百亿元。

  围绕浙江自贸试验区“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总体目标,舟山放大港口优势,抢抓机遇建设粮食物流基地,补充长江沿线的库容短缺。

  据了解,率先启动的粮食公共筒仓是整体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总投资约4.76亿元,占地超4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底前整体完工。“你看周围的粮食筒仓都是‘胖乎乎’的,主要用于长期储备。而我们新建的公共筒仓则要‘长高变瘦’,走的是‘高效周转’路线。”在施工现场,浙江海港海洋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专业经理杨文桦手持项目设计图介绍说,这批“瘦高型”筒仓群包含14座单仓仓容1万吨的筒仓、8座单仓仓容0.5万吨的筒仓,并配备发放塔、转接塔和输送栈桥等辅助设施,如同为粮食打造一个“高速服务区”,实现货物快进快出。

  不仅外形“变瘦”,新筒仓还将变得更聪明。通过引入国内先进的进出粮工艺和自动化系统,粮食从卸船、检验到计量入库的全程均可实现无人化操作,将极大提升作业效率,为区域粮食保供、产业链协同与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见证粮食物流基地开工,舟山港老塘山中转储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丁学明难掩激动。“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大船+二程船转运’的形式,将进口粮食运输到长江沿线城市,中转过程中常面临存储空间不足、外轮滞港、二程船压港等问题。”他说,粮食公共筒仓投用后,上下游企业无需再为“找地方存粮”担忧,供应链各环节也能稳定运行,大幅压缩综合物流成本。同时,企业可实现从单一中转拓展至仓储、交易、期货交割等全产业链服务,为舟山粮食产业功能岛建设筑牢根基。

  从储备到周转,从传统到智能,筒仓的升级折射出舟山正依托港口与枢纽优势,着力做强粮食入境产业链的“后半篇文章”。根据规划,至2027年前,舟山粮食产业园年粮食中转物流量超过3500万吨,占我国进口粮食总量的20%以上;年加工能力超500万吨;年规上工业产值2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境粮食物流中转枢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舟山港;粮食;物流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