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街上越来越难看到‘2元店’的影子了,能帮忙找找还有开着的‘2元店’吗?”
最近,网友“田园生活”在“记者帮·小店帮”求助,庆春路上的那家“2元店”在八月关闭了,让她觉得有些不方便。
“现在想买点便宜又好用的日用品,总觉得没处去,网上买要等快递,超市里同类东西价格也贵不少。”习惯了在“2元店”几元钱就能淘到实用好物的她,想再找找杭州还有没有这样实惠的便民小店。
10月14日,记者走访了杭州还开着的几家“2元店”,昔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店,这些年都怎么样了?
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商品丰富实惠的“2元店”
曾经日迎顾客数百人
“现在街上几乎没有‘2元店’了,大概十年前开始,我们这些店都改名叫‘2元起超市’了。” 在文二西路开了20多年店的季大伯回忆。
季大伯的店里,货架从门口一直堆到墙角,塑料碗、削皮器、袜子、行李箱等商品整齐排列,每样都贴着从几元到几百元的红色价签。
曾经,他的店铺里全贴着“2元”标签的商品,一些头绳、打火机等小物件只要一元或者更低,无论是挽着手逛街的小年轻,还是提着菜篮子的老夫妻,都常来光顾。
“刚开业的那几年,成本低,我们卖的价格也低,生意一下就做起来了。”季大伯对过去的红火印象深刻,那时候店里来来往往的客人每天都有几百人,有时候连货架间都挤得转不开身。
“我这里,什么都卖,什么都能买!”他笑道。
靠着丰富的百货商品和实惠的价格,季大伯的店里形成了一批稳定的老客,住在附近的街坊们缺了什么日用品都来他这里买,“那时候觉得,开店虽然累,但能赚到钱,也能让他们买到便宜的好东西,心里挺踏实的。”
季大伯的“2元起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曾经的红火场景
几年前开始逐渐消失
在网店冲击与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2元店”里的红火场景,从几年前开始逐渐消失。
十年前,季大伯进货的成本越来越高,能维持2元定价的商品越来越少,“2元店”的牌子也换成了“2元起超市”。
“那时候的生意还有的做,现在网上商品多,我这里的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季大伯说,如今店里的年轻客人几乎没有了,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客。
建国北路上的“2元起超市”里,李阿姨(化名)也有同感,她11年前就是这家店的店员。
“以前我守在店里,从早到晚都是来买东西的客人,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李阿姨回忆,那时候店里的商品流转得快,他们常常要去进货。
不过,这几年她感觉进货越来越困难,“现在厂里一般是几千个起批,但来买的人渐渐少了,我们一下子进不了那么多货,有积压的风险。”
更让她头疼的是网店的冲击。“现在年轻人都爱在网上买东西,不仅种类多,还能送货上门,价格有时候比我们还便宜。”
李阿姨告诉记者,这家小店原先开在隔壁的铺子里,租了两个门面。后来房租涨得太快,他们改租了现在的单个门面。
和季大伯的店里一样,李阿姨所在的这家“2元起超市”里的商品都贴着显眼的标签,价格从一元的牙签到两百元的行李箱都有。
不过,货架上也有不少小物件还维持着2元的定价,像粉色的润面油,黑色一字夹,塑料刷子,这些90年代热销的商品,让人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以前大家更看重商品实不实惠,价格低了生意就好;现在的人讲究商品的图案样式,我们这种小店商品的花样就比不上网店了。”李阿姨说,很多年轻人进来转转就走了,只有一些老客还经常来买日用品。
建国北路的“2元起超市”里,还有不少老底子热销的商品。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2元起超市”也在求变
村里的“八元超市”生意红火
尽管经营困难,但季大伯和李阿姨都没有想过放弃。
“开了这么多年店,有感情了,而且好多老顾客都舍不得我关门。”季大伯望着店外清冷的街道,脸上的笑意有点伤感,“我还是打算继续开吧,一直坚持到我做不动。”
李阿姨所在的店铺则尝试做了不少小调整:“我们放弃了2元定价,进了很多质量更好、图案更漂亮的商品,这两年也开始做线上销售。”
手机“叮咚”一声响,李阿姨说这是外卖平台又有顾客下单了,她麻利地将订单上要求的梳子、皮筋等小东西装进袋子里,等着跑腿小哥来取,“现在每天线上有二十多单,加上线下来的一些老客,店里的生意也有所恢复。”
说话间,吴爷爷走进了店里,熟门熟路地拿起脸盆、牙签等物品等待结账。
“这家店还开在隔壁的时候我就经常去,是他们家好几年的老顾客了。”吴爷爷说,“我们肯定是希望这些店能继续开下去,像这个脸盆十几块钱就能买到,过来买一下也方便。”
顾客赵阿姨带着女儿来买橡皮,“这里的价格比校门口要划算一些,质量也相差不多。”
建国北路上的“2元起超市”门店虽然变小了,但商品还是很丰富。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在城市里渐渐冷清的“二元店”,也有些转型成了村镇里的“八元超市”,生意格外红火。
“前两周,镇里新开了家‘八元超市’,里面的商品大部分都只要八元,消息马上就传开了。”住在万市镇的居民陆阿婆说,店里的商品都用红色标签标着八元,让街坊们一下子就想到了二三十年前的“2元店”,大家都感到很亲切。
刚开业的一周,这家“八元超市”里挤满了人,“平常超市里的洗衣粉都要二十多元,这里只要八元,货架上一下子就空了。”陆阿婆也忍不住买了鞋子、凳子、脸盆等商品,每件都只要八元。
陆阿婆买的其中几样八元商品。见习记者 吕惟伊 摄
陆阿婆说,这几天店里的生意蛮好,最近都是去这里买日用品。
“2元店”变成“八元超市”,陆阿婆和邻居们也很能接受,“现在店面租金高,成本也高,涨价也正常,现在的‘八元超市’,就相当于以前的‘2元店’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