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记者 拜喆喆)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圣诞用品出口51.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2.9%,其中6月出口8.9亿元,占上半年出口量的一半,7月更是达到11.1亿元,仅略低于8月单月(13.9亿元),标志着圣诞用品出口高峰提前来临。
这些数据值得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集散地,从义乌“接单”的圣诞用品占全球市场的近80%,每年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万多个品类的圣诞用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圣诞用品对于观察下半年外贸风向很有意义。
这是因为,作为典型的季节性外贸商品,圣诞用品的极端季节性放大了全球贸易的典型矛盾——供应链时效性与政策不确定性的博弈、成本优势与附加值创造的平衡、单极市场依赖与多元分散的抉择。
其订单波动、生产策略和市场结构调整,是对下半年外贸趋势的预演——从“抢窗口期”的应激反应,到“品牌出海”的长期转型,皆可由此窥见全貌。
关于圣诞用品订单,目前有以下迹象——
首先,圣诞用品的出口高峰提前到来了。
义乌海关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圣诞出口季”在时间上明显提前,比如5月单月的出口同比增长超过90%。“4月出口集装箱中就出现了圣诞用品的身影,现阶段出口货物中圣诞用品的比重明显提升,带动整体出口增长。”
在小商品出口的“主阵地”义乌港,义乌海关监管一科副科长宋坚胜介绍,从4月开始,义乌港海关监管场地日均超1200个集装箱完成施封出关。要知道,往年圣诞用品的出货高峰期大致在8月。
订单前置,反映了全球客商对物流风险的焦虑。2025年因红海航运危机、港口缺集装箱、航线调整等带来的不确定性,迫使全球采购商调整采购策略,提前囤货。
“这几个月是公司圣诞用品出货的高峰期,还有不少客人希望把交货时间提前。”近日,义乌市朵希进出口有限公司仓库呈现“爆单”状态,一束束仿真松针被均匀地绑扎在金属枝干的圣诞树上,和不同颜色的圣诞球一起堆满了整个仓库,“给这些圣诞用品贴上英文标签后,过几天就要发货。”公司业务经理陈肖涛说。
作为一家专营圣诞用品出口的外贸企业,朵希不仅出口圣诞帽、圣诞装饰、圣诞树等圣诞用品,还提前采购了玩具、饰品、自行车等相关配套的圣诞礼品,向国外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陈肖涛介绍,今年外贸形势严峻复杂,不少外商有了提前储备库存的意识,企业也开启了提前备货模式。“订单来得早,从4月就开始备货出货了。”
其次,圣诞用品出口市场更加多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拉美、欧盟是义乌圣诞用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前三季度义乌圣诞用品出口拉美、欧盟同比分别增长17.3%和45.0%,两者合计占义乌圣诞用品出口总额超六成。
俊洪圣诞负责人蒋江平说:“今年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外商多了不少,大概比往年增长了近5倍,拉动了我们的整体销售增长。”
蒋江平介绍,意大利市场是企业圣诞用品出口的“主场”,上半年超百万元的订单有3笔,额度近1000万元。
还有某圣诞树生产企业透露,其美国订单占比从2020年的70%降至2025年的45%,转而开拓俄罗斯、东南亚市场。
这反映出企业正主动进行多元化布局,对冲欧美需求波动风险。这样的策略,不仅发生在圣诞用品领域,还是整体外贸市场公认的应对之策。
还有,圣诞用品产品更潮、科技含量更高。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广东小天使圣诞工艺厂的商铺前放置着几台正飘着雪花的路灯,迎来不少路人拍照,也为商贸城增添了节日气氛。
商铺负责人龙希进介绍,路灯的仿真飘雪系统是公司2022年自主研发的。2024年,公司的飘雪系统拿到了美国专利证书,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要购买这类产品,义乌是他们的独家选项。
机械设备和流程管理正帮助企业提升产能。如今,浙江傲珊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每年将利润的30%用于研发。利用机械臂,两秒左右就能完成一个圣诞球的组装。新研发的机器让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
细想来,义乌圣诞订单的火爆现象,是“浙江制造”不可替代性的微观缩影。
首先,是生态不可替代。义乌接单,全浙江生产,从圣诞树上的灯泡到圣诞帽,浙江为义乌提供了密集的圣诞产业链集群,覆盖全品类,还能够快速响应,这才能形成“离了义乌,圣诞老人失业”的刚性依赖。
其次,是“进化”不可替代。从成本控制到技术赋能、从单一市场到全球分散、从代工贴牌到专利创新,浙江外贸行业持续迭代的基因,使义乌的产品始终领先于市场。
最后,是协同不可替代。浙江政策、物流、金融的多维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了“出海工具箱”。比如,从宁波舟山港的蓝色枢纽到杭州空港的空中通道,再到义乌陆港的内陆节点,浙江利用“海陆空+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网络,能够保障订单准时交付。
正如义乌商户所言:“世界需要节日,而节日需要义乌。”当全球供应链动荡加剧时,“浙江制造”正以更深的根系、更活的基因证明自己不仅是“选项”,更是节日经济乃至全球贸易的“基础设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