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2025年西湖龙井茶年轻人炒制技艺集训正式开班,19家茶企、非遗工作室与乡村工匠携手,为210名青年学员搭建起非遗传承桥梁。其中“80后”“90后”占比超八成,既有精进技艺的“老学员”,也有初涉茶门的“新力量”,以青春匠心续写千年龙井的传承故事。
本次集训由西湖风景名胜区牵头,联合多部门协同推进,聚焦核心产区炒制技能提升。培训内容兼顾传统与创新,既深耕“抓、推、扣、磨”等十大非遗炒制手法的实操训练,又融入理论教学与《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普法宣传。部分集训点创新增设“机手结合”教学,让古老技艺精准对接现代茶产业需求。
在杨梅岭村言茶居茶庄集训点,“90后”胡嘉俊的炒茶锅前总是围着不少学员。这位年轻的炒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去年刚从父亲手中接过“茶勺接力棒”,便带着年轻人的创新思维为传统技艺注入年轻活力:“我爸爸那辈老茶人凭手感控温,我们这辈新茶人则用数据精准炒茶,杀青要激发茶香,挥锅得留住鲜爽。”小胡戴着特制手套翻炒鲜叶,掌心与锅温的博弈间,既有“一叶一别”的传统细致,又有现代温控的理性精准,“炒茶不是复制,是用双手与每片茶叶对话的创造。”
从媒体人转型茶师的胡丹青,如今是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集训点的“明星师傅”。连续多年参训的她,实现了从“徒弟”到“导师”的蜕变,把“口口相传”的老经验转化为年轻学员易懂的“新方法”:用测温枪校准锅温,教大家如何通过观察茶油光泽判断火候。
集训场上的“铁砂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杭州竺顶茶叶有限公司集训点负责人朱牝莺的朋友圈里,一张“黑乎乎的手心贴满创可贴”的照片,道尽传承的艰辛;胡正荣大师工作室集训点的视频中,学员手掌磨出水泡,同伴帮忙挑破后仍坚持练习——这便是青年茶人“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生动注脚。
自2020年起,该集训已连续培育千余名青年茶人,多名学员在省市级赛事中脱颖而出,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生态。如今,越来越多“茶二代”“茶三代”返乡接力,以年轻的手掌承接手工炒制的“源头活水”。当青春匠心遇见千年茶香,西湖龙井这一非遗技艺必将在时代浪潮中永葆鲜活,让西湖茶香穿越时光,飘向更广阔的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