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台县龙溪乡始丰源村,古朴青石板路串联起“和合议事厅”,墙上家风家训映衬着“和合调解室”,文化礼堂内正举行着“百姓议事会商”……千年和合文化在这里与现代治理理念深度融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文化基因。始丰源村紧紧围绕天台县“善治名城”建设目标,深入挖掘“贵和尚中”的和合文化精髓,探索将传统智慧融入现代社会治理,构建起“党建引领、德法融合、文化浸润”的治理新格局,为乡村善治提供了鲜活样本。该村曾先后获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3A级旅游村、浙江省未来乡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织密源头治理“防护网”
始丰源村党总支坚持将“党建网”与“治理网”深度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一张网”运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通过组织进网格、干部包户头,治理力量延伸至村庄末梢,从源头上开展矛盾预防与调解。
村党总支全面落实“1名党员联10户”机制,依托“微民情记录本”动态掌握村情民意,结合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征地补偿、邻里矛盾等高风险事项提前介入、分类处置,实现矛盾隐患前移。今年以来,该村共排查化解潜在纠纷30起,纠纷发生率同比明显下降。
“就像中医‘把脉’一样,我们提前干预、精准施治,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村党总支书记蒋青海表示。这一做法正是浙江省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生动实践。

德法融合:激活基层治理“双引擎”
在始丰源村,既讲道理也讲法律,“德法共治”成为处理村务的基本遵循。“和合调解团”是该村的治理亮点之一,调解团由法律顾问、村干部等组成,将“贵和尚中”理念写入村规民约,并融合“道德评议+法律确认”机制,协同解决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该团队已成功调解3起持续多年的土地权属纠纷,有效避免矛盾激化。村里还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司法所工作人员入村宣讲,提供普法服务与法律咨询,今年已服务群众超百人次。驻村干部表示:“现在村民遇事,先照照心中道德标准,再翻翻村规民约,最后问问法律怎么说。”
同时,村里持续开展“法律讲堂”“以案释法”等活动,让法律知识进家门、入民心,推动村民形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的治理习惯,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浸润:培育和谐善治“新基因”
“忍一句。祸根从此无生处。饶一著。切莫与人争强弱。耐一时。火坑变作白莲池。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在始丰源村,这些源自寒山拾得“和合二圣”的典故,被赋予了现实意义。村里深度挖掘和合文化资源,通过俚语、故事、墙绘、展陈等多种方式传播和弘扬,将“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潜移默化植入村民心中。
文化礼堂常态化开展“和合读书会”“和合故事会”“和合事例宣讲”,水泵房改造成传承教育点,家风家训墙成为村民日常教育的一部分。“如今村民办红白事都讲究从简,崇尚文明新风,这都是和合文化带来的积极变化。”文化管理员介绍说。
“和合”理念还被广泛应用于村庄建设和文旅发展中。在重大项目落地过程中,村民普遍以和为贵、着眼长远,有效提升了营商环境。过去一年,通过“和合文旅”理念引导,始丰源村顺利推进多个产业项目落地,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精神共富与物质共富实现双向提升。
始丰源村的治理探索,是天台县打造“善治名城”的一个缩影,更是“枫桥经验”本土化、现代化发展的有益实践。通过“预防为主、调解在前、法治兜底”的治理链条构建,该村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底蕴与现实效能兼具的乡村治理新路。从“和合文化”到“和合治理”,始丰源村正在用一笔笔“文化墨迹”,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天台答卷,也为浙江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温度与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