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30日讯(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王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最近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后,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坚定表示,“十五五”时期,是浙江乘势而上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
作为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杜旭亮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紧扣省委省政府6个关键领域“走在前作示范”部署要求,高质高效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重点突出“四个聚焦”。
“聚焦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作示范。”杜旭亮注意到,全会公报中有10次提到“科技”,8次提及“创新”,2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凸显了我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
对浙江而言,今后要以创新浙江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变量,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重要保障,着力打造国际竞争力强、安全韧性强的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来看,一是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持续推进浙大超重力、北航极弱磁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支持和推进新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谋划。加强国家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动态管理,将现有资源优化重组纳入国家新序列,谋划储备一批国家级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项目。积极培育壮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
二是高水平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到2030年,力争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方向,推动新兴产业“万亿提升、千亿壮大、百亿跨越”。健全未来产业预见机制、培育机制和投入增长机制,因地制宜培育60个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是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深入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六大高地”工程,培育推广“制造+服务”新场景,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健全“国家级—省级—市级”两业融合试点工作机制,打造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区2.0版,力争“十五五”期间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面上投资增速。
四是统筹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科技赋能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适度超前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部署应用和跨领域融合,加快构建先进适用、系统完备、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聚焦在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作示范,抓好激发潜能、提升效益、拓展空间。”杜旭亮表示,全会提出的“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今后扩内需、促开放指明方向。
比如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快消费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有序破除消费限制措施,到203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万亿元。
再如全方位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产业项目优先、新质生产力优先、战略方向优先、共同富裕优先”的导向,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素改革,优化“一库一办法一计划一平台一机制”,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
还如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持续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加快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提质增效,加快打造杭州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嘉兴长三角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
“浙江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承担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历史使命。”杜旭亮印象深刻,全会提到的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次激励着浙江,今后要聚焦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走在前作示范,抓好战略牵引、协同联动、融合发展、福祉升级。
其一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滚动实施长三角实事项目清单,拓展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事项范围。全面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进浙苏、浙皖更深层次合作。
其二促进区域协同联动,深入实施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两大产业带、提升优化“三圈一群”重大战略,强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和产业带支撑带动作用。推动山海协作和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完善山海协作“发展飞地”建设体制机制和山区海岛县动态调整机制。
其三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一县一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一镇一策”打造一批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增强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推动城乡一体融合高水平融合发展。到2030年,县城人口占全省县域人口比重达到67%,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
其四增进民生福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提出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浙江未来五年也有所谋划,并要聚焦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抓好结构优化、节能降碳。
在杜旭亮看来,实现这一目标,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为着力点,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方面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高效节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发展深远海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沿海核电,争取更多外来绿电入浙。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动石化炼化基地等提升绿电、绿氢使用比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新增装机比重达75%以上。
另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推动重点区域、领域、行业节能降碳。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管理。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施机制改革。迭代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开展新一轮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行动,到2030年建成20个左右零碳园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