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武义坛头村引入文创园等多种业态

小村生活也很“潮”

字体:
—2025—
10/31
07:33:23
2025-10-31 07:33:2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立 徐贤飞 共享联盟·武义 李增炜

  浙江在线10月31日讯(记者 沈立 徐贤飞 共享联盟·武义 李增炜)“每一颗鹅卵石/都是时间的疙瘩/把七百多年的时光/铺垫在脚下……”10月29日,记者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见到村民赖胜红时,她正对着一本诗集练习朗诵。这位90后文艺女青年,是坛头乡村诗歌朗诵团成员。

  坛头村现有村民500多人。去年初,这个村成立了武义首个乡村诗歌朗诵团。40多名成员中,有5名是本村村民。他们定期开展乡村诗会,在古建筑里、在草坪上朗诵美好生活。“我们村的生活,很潮的。有咖啡店、奶茶店,还有瑜伽馆、调香馆。想写诗、读诗,村里也有常驻诗人可以交流。”赖胜红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也坚定了我要把脚下的路继续走下去。”浙江田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成斌说。2017年,他租下坛头村数栋古民居,投资800万元打造田庐文创园。

  近年来,坛头村推动村里20多栋明清古建筑活化利用,成功引进田庐文创园、调香馆、民宿、茶空间、汉服馆等各具特色的业态共32家,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24万元跃升到去年的192万元。这些业态的引入,也让坛头村的500多名村民拥有了优质文化生活空间。“建设和美乡村,要让城市的人才、文化、资源和乡村的自然、历史、空间产生连接。”徐成斌说。

  坛头村还持续推进艺术乡建工作,一批又一批文化能人与艺术家入驻坛头,打造了文创产业园。徐成斌表示,下一步,将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继续推进艺术乡建工作,引进文化能人与艺术家,“我们要让坛头不仅是一个旅游点,还是一个文化价值持续再生的乡村样本。”

  2023年6月,中国当代诗人档案资料陈列馆在坛头村成立,目前收藏了近4000位现当代诗人的作品、手稿等,每年举办各类诗歌活动50多场,还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诗歌爱好者前来游玩、学习。

  丰富的业态带来了高流量。一到周末,村里人气火爆,年游客量超20万人次。村里越来越高的人气也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干部朱鸿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接下来,坛头村将按照全会指引的方向,紧密结合新业态发展模式,持续策划一批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乡村文化活动,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创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