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在柳市镇荷堡村,虹桥镇干部、退役军人黄道献见到一个老人正在河中央挣扎,他毫不犹豫地跃入冰冷河水,将老人安全救上岸。这一刻,他开启了一场跨越35年的生命接力,同一条河里,曾经溺水获救的孩童,如今却成了同样跳河救人的英雄。
本能一跃,尽显老兵本色
11月1日14时许,住在柳市镇荷堡村的黄道献正在家中打扫卫生,突然,屋后传来“砰”的一声巨响。“像是大石头砸进河里,声音特别闷重。”这声响让这个曾服役12年的老兵心头一紧。他扔下扫帚,三步并作两步冲向河岸。
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正在河中央挣扎,花白的头发在水面若隐若现,双手无力地拍打着水面,身体正在慢慢下沉。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钓鱼的人被大鱼拖下水了。”黄道献后来回忆道:“这一带钓鱼的人多,常有钓到大鱼的。可仔细一看,河里竟然是个老人!”
危急时刻,军人的本能被瞬间激活。这个41岁的汉子二话不说,迅速甩掉外套和鞋子,把手机往岸边的草丛里一搁,纵身跃入河中。

11月的河水已经带着刺骨的凉意。黄道献打了个寒颤,但动作没有丝毫迟疑。两米多的水深让他伸脚探不到底,不过这对他这个厦门海防退役老兵来说不算什么。
“我在部队海训过,水性还不错。”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救援过程远没有这么轻松。老人已经被水流带到河中央,意识模糊,完全无法配合救援。黄道献奋力游到老人身边,熟练地从背后托住她的腋下,让她的头部露出水面,一边轻声安抚:“别怕,我带你上去。”一边奋力向岸边游去。
河底的碎石和水草让这段不长的路程变得格外艰难。“快到岸边时,我使劲踩了一脚想借力,结果脚底一阵刺痛。”后来,黄道献的脚底被尖锐物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在河水中丝丝缕缕地散开,但他顾不上疼痛,咬牙把老人托上了岸。
被救的老人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哆嗦,言语也有些混乱,说不清自己是怎么落水的,也记不住家住哪里。黄道献赶紧让朋友拿来干衣服给老人披上,一边报警,一边耐心安抚。
民警赶到现场前,黄道献拖着受伤的脚悄悄离开。事后,他从朋友那里得知老人在民警帮助下安全回家,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晚上入睡时,他才发现,原先受伤的脚已经肿胀。
从跳水救人到悄然离去,整个过程不过短短十几分钟。当记者问他下水前有没有犹豫时,这个憨厚的汉子搓着手说:“我当过兵,又是党员,看见有人落水,哪能不管?”
同一条河,他曾溺水被救
命运的巧合,让这次救援有了更深的意味。这条河,对黄道献来说,有着特殊的记忆。
“那时候刚读幼儿园,我也曾经掉入这条河,差点没命。”黄道献回忆35年前的往事,“是隔壁村的一名老大爷跳下去把我救上来的。”
家里人后来常对他说:“要不是那位老大爷,就没有今天的你了。”这句话,像种子一样深埋在他心底。
岁月流转,当年的救命恩人已经离世,黄道献和家人们曾专程去送别。但那份恩情,从未被遗忘。

“把老太太救上来后,我突然就想起了这段往事。”黄道献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些许感慨。当他跃入河水救人的那一刻,不仅是在救助一名陌生的老人,更是在接力三十多年前那份恩情。
从6岁到41岁,黄道献从被救者成了施救者,这条普通的乡村河流,默默见证着两次生死救援,也见证着善良与勇气的传承。
如今,黄道献在虹桥镇城镇办工作。从守卫海疆到服务基层,岗位在变,初心未改。“以前在路上看到有人摔倒,我也会去扶一把。”在他看来,救助落水老人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目前,乐清市公安局已经启动黄道献见义勇为认定程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