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月球将“超常发挥”,变身年度最大“超级月亮”。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晚21点19分前后月亮将呈现出最完满的圆形,11月6日6时27分月球过近地点距离地球约35.7万公里,这是2025年所有满月中与地球最近的一次。

2022年7月13日,在北京西城区北海公园拍摄的年度最大满月。(王俊峰 摄)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超级月亮与普通满月有何不同?有什么观测注意点?错过了今晚还有机会吗?为此,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天文学会科普讲师徐煜华,为公众解读满月背后的天文奥秘。
什么是超级月亮?和普通满月区别在哪?
“超级月亮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天象奇观,而是一个真实可测的天文学现象。”徐煜华解释道。
他表示,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会有“近地点”(与地球距离较近)和“远地点”(与地球距离较远)之分。当满月恰好发生在月球靠近地球近地点时,月亮看上去就比平常更大、更亮,这便是超级月亮的由来。

2024年10月17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梅里雪山拍摄的年度最大满月。(白继开 摄)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以11月5日这次为例,当晚地月距离约为35.7万公里,比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近约3万公里。“与一年中最远的‘远地点满月’相比,这次的月亮直径大约大14%,亮度约增加30%。”徐煜华介绍道。
不过,他也指出,人眼单次观测并不容易察觉这种差异,只有与“普通满月”照片对比时更明显。
“超级月亮”这个说法并非天文学上的正式术语。它最早是由占星师理查德·诺勒在1979年提出,在学术领域,天文学家更习惯称之为“近地点朔望月”。
此外,人们常感到“月亮又大又近”,徐煜华表示,部分原因来自心理效应——即“月亮视错觉”。当月亮贴近地平线,有建筑或山体作参照时,大脑会“放大”视觉印象。但科学计算表明,“超级月亮”确实比普通满月略大略亮,心理错觉与真实差异叠加才形成那种“震撼感”。
超级月亮一年仅有一次?还会引发地震?
很多人以为“超级月亮一年仅一次,错过就得等一年”,但事实并非如此。
“超级月亮”并不算是罕见天象,一年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2025年就有三次超级月亮,分别在:10月7日(约36.1万公里)、11月5日(约35.7万公里)、12月4日(约35.7万公里)。

2024年10月17日,在广西南宁市拍摄的年度最大满月(多张叠加),明亮而清晰。(王晋 摄)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其中11月5日这次是全年最近的一次满月,亮度略胜其他两次;10月月亮偏低,适合地景摄影;12月则在冬季星空背景下观测时间最长,氛围最宁静。”徐煜华形象地将这三次天象比作“秋冬三部曲”,每一次都有独特的看点。
针对流传的“超级月亮会引发地震”的说法,徐煜华明确表示:“科学研究表明,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超级月亮’与地震活动存在统计相关性。”
他解释道,月球引力确实能引发潮汐效应,包括海潮和地壳“固体潮”,但这种引力变化,对断层应力影响极微,仅为触发地震能量的0.001%。
“真正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潮汐变化:新月和满月时潮差最大,近地点叠加时潮差可比平时再增10–20%;因此‘超级月亮’不会带来灾害,它的‘力量’主要体现在科学与美学层面。”徐煜华说道。
今晚怎么观测?肉眼能看清吗?
对普通公众来说,11月5日当晚如何更好地观赏这颗“超级月亮”?
徐煜华建议,以杭州为例,月亮将在16:40左右升起,21:20前后达到满月相位。“观测主要有两个最佳时间段,傍晚月初时,月亮贴近地平线,容易与地景合影,视觉上最具冲击力;晚间八九点,月亮升高,大气扰动减少,适合望远镜或双筒镜观察月面细节。”

资料图:6月14日,“超级月亮”从希腊雅典附近苏尼翁角的波塞冬神庙后方升起。(马里奥斯·罗洛斯摄)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他表示,肉眼即可感受到“超级月亮的明亮。若用天文望远镜,可看到环形山与月海等地貌,摄影爱好者还可以尝试使用相机进行拍摄,记录下这一特殊的天象。
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以视野越开阔为前提,城市制高点、地标高楼平台、郊外山顶、海边都是不错的选择。

资料图:2020年3月10日,“超级月亮”出现在拉萨天宇。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除了超级月亮,接下来两个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天象?徐煜华推荐,11月16–17日 狮子座流星雨极大:月光干扰小,是秋季夜空亮点。12月13–14日 双子座流星雨极大:全年最稳定、最壮观的流星雨之一。同时,这段时间还是行星观测季,木星、土星在夜间高悬,适合用望远镜观测木星云带、土星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