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记者 来逸晨 梅玲玲 通讯员 赵晨 毛志成)记者近日从省农业农村厅得知一个好消息:江山市林根家庭农场的再生稻大获丰收,其最高亩产达1410.08公斤,百亩方的平均亩产也高达1342.67公斤,双双打破浙江省再生稻亩产纪录。
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即头茬水稻收割后,只要采取得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头茬稻桩上的腋芽会再度生长发育与抽穗结实。“再生稻‘一种两收’,非常适合在山区、半山区种植。”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中心粮油科专家怀燕说。
此番创造纪录的江山市林根家庭农场负责人毛林根,近年来不断扩种再生稻,从2020年试种100亩到今年的300亩,背后是精打细算的“经济账”。原来,收早稻、种晚稻的“双抢”时节,田间用人尤为紧张。而通过种植再生稻,将一部分早稻调整为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就能巧妙避开这场“抢人大战”,且再生稻头茬收割后,二茬只需投入少量肥料和管水成本,基本没有其他费用。“我仔细算过,种再生稻每亩可节省500元的种粮成本。”毛林根说。
再生稻要真正成为“富民稻”,提高第二茬的产量是关键。经过多年摸索和专家指导,毛林根逐渐总结出“坚持适时早播、确保基肥充足、精准控制头茬留桩高度”全套操作口诀,让第二茬产量越来越接近连作晚稻。现在,刨去成本,每亩总体效益已比双季稻高出200元。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品种遴选和栽培技术的配套集成并推广应用,浙江再生稻生产水平稳步提升,部分地区产量甚至达到与当地双季稻相当的水平。其中,衢州常山和江山两地表现最为突出。据悉,今年江山市建立了再生稻示范方,引进15个再生稻种植品种进行筛选展示,常山县同时开展大量的栽培技术试验,形成了“早稻+再生”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如今,再生稻在浙江的种植面积已从2020年的5.59万亩增至12.95万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