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萧山亿年火山遗址最近火了 地质奇观带动小山村生态旅游

字体:
—2025—
11/13
08:31:21
2025-11-13 08:31:21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董吕平

  专家说1.3亿年前西湖也有火山喷发 研究意义还是很大的

  近日,很多网友发帖分享在萧山戴村打卡亿年火山遗址。

  “萧山戴村那边爬过很多山,第一次听说那边还有一个上亿年的火山遗址,山脚下有很多大石头。”

  网友说的亿年火山遗址,在萧山戴村镇尖山下村。

  村口有“萧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巨大标牌,沿水泥路走不远,“马灯尖山下,亿年火山遗址”十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有文字介绍——亿年火山遗址位于尖山下村仔牛山山脚,山上遍布“五彩石”(形容石头颜色,并不是专业叫法),方圆数十亩,怪石嶙峋、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相传女娲炼石补天用的就是五色石。

  2008年6月起,浙江大学地质系教授竺国祥和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遗迹中心主任许红根等专家对仔牛山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确认其形成于约1.2亿年前的中生代时期,属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的火山喷发遗存,为研究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山坡上的巨大火山石 记者 董吕平 摄

  “亿年火山”吸引不少人来登山

  8位大姐从萧山义桥开车赶来,“从网上看到这边有火山遗址,专门过来拍视频,顺带爬爬山,但山太高了,爬一半就下来了。”一位大姐说。

  从山脚上山,走百来个台阶后,石阶变成规则不一的石头,越往上走越陡,两侧都是竹林,偶尔传来鸟鸣和潺潺水流声,周围非常寂静。

  上行约200米,就看到“火山遗址”——很多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石头,绛红色居多,仿佛一个巨石阵,大的估计有几十上百吨,小的如鹅卵石,布满蜂窝状小孔,斑驳陆离,十分奇特。

  向一位登山大哥问起“亿年火山遗址”,大哥大手一挥,“整座山都是,全是上亿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石头,山下白色大房子旁的大石头也是,很多人都在那边拍照打卡”。

  最近萧山“亿年火山遗址”在网上持续走红,这里也有登山游步道,很多网友分享了登山路线和攻略:紧挨着山脚下火山“巨石堆”的登山路线上,火山遗址—绝望坡—好汉坡—群鹰坡……也有驴友善意提醒:适合进阶级登山爱好者,总路程8公里左右,周围群山环绕,竹林幽静,整体强度不低,台阶多,坡度陡,石头不规则,中途没有补给点。

  专家说火山口还没找到

  应该就在附近

  2021年,浙江省地质院黄国成博士曾带队到戴村“亿年火山遗址”考察。昨天上午他告诉记者,现在基本认定戴村“亿年火山遗址”为白垩纪早期的火山遗存,山脚往上200米一堆“巨石”,地质学上称为“集块岩”或者是“角砾岩”。

  “看着是一块块大石头,实际里面还有很多小块的组成部分,火山喷发时,物质往外喷,大块的东西距离火山口近,像火山灰这类细的东西可以飘很远,火山喷发出来大的叫‘集块’、小一点的叫‘角砾’,更小的叫‘凝灰岩’,我们看到的亿年火山遗址那一大堆的石头属于比较大的。”

  黄博士说,当时认定那一带是火山遗址,就是因为有一大片“集块岩、角砾岩”,在离火山口很近的位置,但至今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火山口。

  “这些巨石是从高处滚落下来的,所以猜测火山口还在高处,那座山其实都是火山遗存。

  “现在浙江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都曾是火山岩的分布区,其中浙西北偏少些,浙东南像诸暨往南、丽水、温州、宁波、台州几乎都是,比较典型的像雁荡山的流纹岩地貌,杭州这边桐庐、建德也有,比较少。”

  黄博士说,萧山“亿年火山遗址”的发现,能够反映地球演化过程和当年的地质构造活动,研究意义还是很大的。

  火山遗址带动小山村生态旅游

  63岁的杨大姐和83岁的母亲在摘青菜,她家菜园就在亿年火山遗址山脚下。

  杨大姐说,2008年专家勘察仔牛山是一亿年前的火山遗址,那时候当地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我家四五代人都住在这里,我小时候经常爬山,看到大石头上有很多气孔,后来才知道是火山石,气孔是岩浆流下来形成的。”

  杨大姐说,小时候经常看到白头翁、十姊妹鸟、乌鸦、猫头鹰,人躺在大石头上,头顶上的鸟飞到竹林里,叽叽喳喳叫。

  “这两年爬山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有人来骑车、玩水,抓小鱼小虾,我堂兄弟开了民宿和农家乐,有些上海人来这边住一个星期,都说这里空气好,水也干净。”杨大姐说,附近还有一个云门寺,原来的青山村搬到山下,现在山上还有这个村的旧址。

  “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田地,造房子都没地基,我小时候都是国家发的粮票来生活,现在生活好多了,很多家自己做雨伞,我家老一辈做写毛笔字的纸还有油布伞,我小时候看见爷爷做过。”

  尖山下村除了火山遗址,还有传承300余年的区级非遗“跑马灯”。近些年,村里将火山遗址与生态旅游结合,开发了旅游登山路线,打造了溯溪露营、星空露营、非遗体验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每年正月举办马灯会,上百人的队伍,吹喇叭的、敲锣打鼓的、打灯笼的,十分热闹,不少游客专程来看。去年马灯胜会跨村巡演,2000余名游客慕名而来。

  上山的游步道 记者 董吕平 摄

  1.3亿年前西湖也有火山喷发

  记者曾探访过临安高虹镇“天石滩”,一块块巨大石头形成的“瀑布”,长约1500米,一直从山脚到山顶,大的几十吨,小的如鸡蛋。据了解,天石滩的岩石是燕山晚期(也就是白垩纪时期),由于岩浆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地壳不断抬升,花岗岩露了出来。再加上断裂作用和暴雨、地震等外力影响,大块岩石从山脊滚落,顺着沟谷堆积下来。

  黄博士说,花岗岩不属于火山地貌,“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没有露出地表,还在地下,热量散发得比较慢,里面的物质会慢慢结晶,所以矿物会大一点,肉眼能看得到,而火山喷发的物质露出地表,温度迅速下降,矿物来不及结晶,里面的颗粒度很细”。

  杭州西湖边的宝石山,山上的石头被称为“碧玉”,色泽朱红(专家说因为含有大量的氧化铁,呈现红色,并非纯净的“宝石”,也没有经济价值)。

  约1.3亿年前,西湖一带是火山活动频繁之地,岩浆时常喷发。地下深处富含二氧化硅的岩浆向上侵入至近地表,因外界压力骤降而发生爆炸,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的火山灰沿着山坡流淌,随后逐渐堆积、凝固,形成了火山碎屑岩。宝石山所在区域靠近古火山口,此处喷出的岩浆黏度大、碎屑数量多,这些碎屑在凝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颗颗红色的 “宝石”,镶嵌在火山碎屑岩中。

  现在,如果你从宝石山的东南方向登山,在沿途的步道及裸露的山体岩石上,很容易发现这些红色矿物。

  宝石山上还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巨石,它们并非浑然一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受地壳运动影响,形成了无数纵横交错的裂缝,再加上常年风化,最终形成浑圆的巨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火山;萧山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很多网友发帖分享在萧山戴村打卡亿年火山遗址。“萧山戴村那边爬过很多山,第一次听说那边还有一个上亿年的火山遗址,山脚下有很多大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