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记者 祝梅 通讯员 裘云峰)之江大地,“千万工程”历久弥新。把“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总牵引,202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扎实推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
将“千万工程”置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宏大场景,这几年,浙江聚焦山区海岛县、农村农民,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推动“缩差共富”结出新果实。这些成果为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注入生命力,更为加快缩小“三大差距”提供了新路径。
县城成为区域增长动力引擎,浙江加速“强城”提能。在遂昌,多个“强城”项目正迎来投产前的调试、检测阶段。去年,遂昌金属制品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和50亿元。产业集聚之势为“强城”提供有力支撑。
山区海岛县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主战场。浙江建立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新的山区海岛县工作体系。今年启动的新一轮省级中心镇培育工程,包含51个位于山区海岛县的中心镇。
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导向,浙江实施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行动,省级层面建立完善山区海岛县“1+3”帮扶机制,由1位省领导和1组省直单位、1组经济强县、1组国有企业结对联系一个山区海岛县,汇聚452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省级帮扶团组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近期,省委农办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组织金融机构、高校、国企、青年、妇女、文化艺术界、华侨、民企等八方社会力量助力“缩差共富”行动。
“兴村”,重点是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有机融合,全域建设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浙江乡村发展逐步从建设为主转向建设和运营并重。谁来运营、运营什么、怎么运营?近期,浙江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乡村运营的指导意见》,力争打造形成“业态融合、多元赋能、价值转化、利益联结”的乡村运营体系。
破解单个村庄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空间受限的困境,片区组团发展成为“兴村”的关键法门。海宁市大桃园片区以盐官镇桃园村为重点村,联动3镇12村片区化、差异化发展花卉、稻米、果蔬三大亿元产业,到2024年底,片区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34.8%,村民收入增长28.3%。
今年,浙江首次针对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出台指导意见,归纳总结名村示范带动型、产业融合联动型、青年入乡推动型、项目平台驱动型等“八大模式”,打破“就村论村”的思路。目前,全省共建设226个省级重点村片区组团,辐射带动1447个周边村协同发展。
让农户共享产业链发展红利,浙江大力推动“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常山胡柚——围绕一颗果,常山已开发了八大类108款产品,拥有21家深加工企业,产业总产值今年有望突破7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148条“土特产”重点产业链产值达2785亿元。
与此同时,浙江制定“土特产”新品遴选标准,发布抹茶、鱼子酱、苍南荔枝、红螯螯虾、鲜食玉米等20款“土特产”新品。它们顺应市场和产业升级需求而生,更是浙江农业产业的新竞争力所在。
除了激活乡村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得益于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浙江乡村吸引越来越多青年人投身、扎根其中。全省各地推出激励政策、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累计培育农创客超10万人、现代“新农人”58.4万人。在舟山普陀,“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激活了一幢幢闲置农房,“村咖矩阵”“路下集市”等特色品牌丰富了乡村消费的新场景。
坚持城乡共下一盘棋,浙江聚焦“融合”下功夫,着力疏通区域脉络。全省已公布87条省级“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涵盖146个中心镇、581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轴域面积覆盖超七成县域常住人口。
这是浙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首创——以发展轴为核,县城强平台、促融合、优布局;中心镇“一镇一策”做大做强,还要推进“大镇带小乡”、辐射带动周边“相对薄弱乡镇”;重点村也要做片区组团发展“领头羊”。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浙江正在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体系。
在嘉兴南湖,凤桥镇三星村正依托“共富101·科创赋能”发展轴拓展“大三星”片区的产业发展空间。以101路公交为轴,片区3镇7村推出旅游“护照一本通”,设计6条共富文旅线路、打造新业态,今年来策划桃花汇、乡村音乐汇、百人青春派对等活动48场。截至10月底,片区累计吸引游客超42万人次,乡村餐饮、住宿、零售等业态总营收突破7881万元。
推动城与乡双向奔赴,浙江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高效配置等关键环节,分两批推广39项改革试点经验。在湖州南浔,县域医共体建设打破身份、编制、机构限制,按照县域内各乡镇、村人口服务量统一设置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三级岗位,不仅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还通过实施多元激励机制畅通县乡村人才双向流动的通道。
“强城”“兴村”“融合”各有侧重,拧成一根绳,又汇成奔向共同富裕的强劲合力。持续优化区域布局、打破壁垒、激发活力,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包容性不断增强。诗画村庄、和美城乡、富乐之江在山海间舒展出勃勃生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