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5天创造3.22亿元交易额、31.56亿元合同订货额——

农博会上,看乡野风味的现代表达

字体:
—2025—
11/26
07:11:44
2025-11-26 07:11:4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来逸晨 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通讯员 周文佳

  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记者 来逸晨 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通讯员 周文佳)11月25日,为期五天的2025浙江农业博览会落下帷幕。惠民优惠总额超1500万元,27.25万人次现场参观采购,累计交易额达3.22亿元,合同订货额达31.56亿元……一连串新鲜出炉的成果数字,见证了这场年度“土特产”盛宴的火热。

  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6万平方米的展区,3500余家参展主体带来的4万余种产品,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更清晰地勾勒出浙江“土特产”发展的新脉络:它们正挣脱“乡野风味”的传统印象,通过乡村运营拓展边界、科技赋能重塑价值,并不断扩大共富“朋友圈”。在“千万工程”牵引下,浙江“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动能澎湃。

  拓展土特产边界

  “你们看,村里引入新业态‘中华合香’体验制作后,这些用栀子、桂花等天然香材制作成的可佩戴冷凝香就是我们的新特产,更是独属于中国人的‘香水’。”在农创客展台,95后北大硕士、湖州窑里村乡村CEO黄彬彬的热情推介,让不少逛展者纷纷“种草”,与她约定村里见。

  这些年,黄彬彬在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累计盘活闲置房屋146间,培育出包括合香体验在内的22个乡村新业态,这些看似与传统农业毫不相干的项目,却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480万元。她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新趋势:土特产不再只是餐桌上的乡野风味,它能与文化、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拓展出更广阔的消费场景和产业边界。

  另一端的温岭展台,釸歌文旅文创品牌创始人蔡金轩的吆喝声格外响亮。他带来的不是传统的海鲜特产,而是以花、叶、瓜果蔬菜等当地天然植物为原材料制作的耳环、手链、胸针、发簪等艺术饰品。每一件作品都融合了渔村非遗“车鼓亭”等灵感元素,引来许多女性顾客驻足。

  农博会上,记者看到,浙江土特产已跳出农产品的传统范畴,与乡村运营深度融合。农博会期间,温岭发布了区域公共品牌“岭滋岭味”。温岭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不仅包含当地“玉麟”西瓜、温岭高橙、鲜美水产等一系列独特物产,更代表着当地山海交融的优良生态和风土人情,“我们希望‘岭滋岭味’四个字以方言般的语感,唤起消费者对温岭美丽乡村的无限联想和牵挂。”他说。

  重塑土特产价值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精度,融入浙江土特产的生产加工与价值提升,推动全产业链迭代升级。

  在智慧农业展区,一套面向浙江水果类土特产“头牌”——杨梅的数字化生产系统引人注目。省农科院装备所工作人员周雄嘉介绍,通过优化大棚结构、引入AI智能调控和履带运输,该系统能将山地杨梅的成品果率从60%提升至75%,优质果率提高到80%,同步节约人工成本30%以上。

  “对传统农业来说,那些没有长好的果子、果皮、叶子和花,可能只能用于喂养牲畜,或者烂在地里,但通过技术,它们能被赋予新的价值。”杭州晶香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鹏指着展台上琳琅满目的精油产品说,通过超精纳米膜分离技术,他正将衢州柚子、杭州柑橘、金华佛手的次品和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芳香物——高纯度精油,能卖出每克3元至10元的好价钱,平均每亩地助农增收3000元。

  不远处,温岭伟业水产总经理吴雅婷带来的捞汁小海鲜、温岭泡虾等产品人气火爆。凭借一套“从捕捞到入库三小时内完成-60℃超低温急冻”的技术,她成功打破了“冻品不如冰鲜”的行业偏见,打造“海鲜净菜”,为家乡土特产台州海鲜注入科技鲜味。

  更前沿的探索在植物工厂内进行。农博会现场,四维生态科技的周雄经理展示的“鲜食人参叶”便是一例。“传统人参需5年至6年成熟,在我们工厂仅需约两年,且人参皂苷含量提升20%到30%。”他介绍,全封闭的工厂内温度、光照、水分均实现自动化控制,达到“零农残、零重金属、零污染、零激素”标准,且可全年生产。

  扩大共富朋友圈

  细纹刻纸作品《好年景》记录乡土温情,传递文化温度;刺绣《金玉满堂图》以极细丝线勾勒金鱼灵动之姿,技艺精湛……在浙江,土特产不仅是农民的产出,也是工匠们指尖流淌的智慧。本届农博会首次设立的乡村工匠展区,成为人流汇聚的焦点。

  据悉,目前,全省2350个乡村工匠品牌正辐射带动10万人就业,3年创造了约4亿元增收。这些出自浙江省级乡村工匠之手的作品,在5天展会中共吸引4100多人次围观欣赏,创造了52800元的销售额,同时,各参展工匠的乡村工作室还累计收获了300余个大小订单。

  拓展增收致富“朋友圈”,浙江土特产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唤来远方的合作者。

  “浙江的抹茶工艺引领全国,我们期待深入交流,共同推动中国抹茶产业的品质升级。”贵州铜仁贵茶业相关负责人朱莹莹带来了抹茶纯粉和抹茶衍生品等产品,在农博会现场,记者还结识了来浙江学习搭建“从田间到指尖”数字化销售体系的山西土特产经营主体。兰州土特产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则携有机高端产品参展,并希望借助浙企力量卖向海外。

  共同富裕的乐章,正不断因土特产而奏响。在一场浙川产销对接签约仪式上,8家浙江采购企业与8家四川供货企业成功牵手,意向签约金额高达6900万元。“浙江市场成为我们品牌提升的主战场。”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签约代表这样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浙江累计投入170亿元,在四川落地相关项目4000多个,累计采购和帮助销售四川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达720亿元,新一轮浙川协作成果丰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农博会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