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AI手绘还原烈士英容 浙江首位DNA确认在韩志愿军烈士72年后与亲人“相见”

字体:
—2025—
11/27
08:21:00
2025-11-27 08:21:00 来源:杭州日报 通讯员 毛慧娟 李啸 记者 邱丹晨

陈文元烈士的亲属将其彩色肖像画带到了常山县烈士纪念园烈士英名墙前。 通讯员 龚诚良 摄

  “奶奶,盼了72年,叔叔终于回家了……”11月25日下午,在衢州常山县辉埠镇东乡村,徐三娜手捧叔叔陈文元烈士的彩绘画像,在奶奶的遗像前哽咽呼唤。烈士与母亲跨越时空“相见”的情景,令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今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当天,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鉴定最新进展,有8位志愿军烈士的身份得到确认。牺牲时年仅27岁的常山人陈文元(原名徐文元)是其中之一,经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优抚褒扬纪念处相关负责人确认,陈文元是浙江首位通过DNA技术鉴定比对确认身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

  经常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实,陈文元烈士生前为志愿军第23军73师218团6连战士。1949年,陈文元告别家人参军入伍,1950年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3年牺牲。2021年,陈文元和108位战友的遗骸一起回到祖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奶奶在世时说到叔叔就会落泪,说叔叔一去不回,盼望着他能落叶归根……”徐三娜回忆。从1983年收到烈士证明书确认陈文元牺牲,到2022年采集DNA样本等待比对,再到2025年等来身份确认的消息,全家三代人的期盼跨越了漫长岁月。

  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久远,陈文元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常山县烈士纪念园的烈士英名墙上,也只有一张根据其亲属口述绘制的黑白素描。

  得知烈士亲属想要一张烈士画像实现“团圆”的心愿后,衢州青年画家、中国美协会员郑浙明决定帮助亲属圆梦。

  他收集了烈士胞弟和多位后人的容貌数据,结合AI技术,手绘还原出了烈士的英勇形象。“看着画像,就感觉叔叔在看着我们。”徐三娜红着眼眶向郑浙明表示感谢,她准备将画像带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让更多人记住叔叔的音容笑貌。

  画像中的陈文元,眼神清澈、神情坚毅,一如其所在连队的铮铮铁骨。该连先后共有200多名指战员于1953年夏天在铁原附近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包括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王成原型之一的于树昌。

  目前,我国已通过DNA技术手段为3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无名”烈士成为“有名”英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表示:“无论多少年过去,烈士们的牺牲与奉献不会被遗忘。无论是寻找和鉴定遗骸,还是还原烈士容貌,都是对烈属的最大慰藉,更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与尊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烈士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画像中的陈文元,眼神清澈、神情坚毅,一如其所在连队的铮铮铁骨。该连先后共有200多名指战员于1953年夏天在铁原附近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包括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王成原型之一的于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