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诸暨市同山镇的越庄酒作坊,在大企业的帮助下不仅完成了“5S”标准化改造,还顺利通过了S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升级为规模企业。“作坊产量倍增,生意好了很多,还带动了周边100余人就业。”越庄酒作坊负责人孙校源看着多起来的订单,乐开了花。
今年,诸暨市同山烧酒业协会牵头,浙江原锅酒业有限公司等白酒龙头企业引领,通过“大企帮小店”,建成“一品原锅”共富工坊,帮助30家酒作坊完成“5S”标准化改造,年产量从125吨增至300吨,在提升同山烧产能的同时实现了品质跃升。
绍兴是个体经济大市,现拥有56万户个体工商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近七成。今年,我市深入实施“大企帮小店”行动,推动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破解个体工商户资金、技术、渠道等发展难题,通过多方协作、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大企业与小店共生共赢的新路径。
据了解,绍兴市聚焦白酒、小吃、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大企帮小店”绍兴品牌——“越帮越富”。在行动中,我市充分发挥企业、协会、联盟等“大企”在经营管理、商标品牌、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帮扶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小店”,壮大产业链薄弱环节,实现个体户增收、产业链增强。“今年,全市已推动102家大企帮扶5000余家小店,小店的效益明显提升。”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变化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生。诸暨市同山烧酒业协会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同山烧酒评价规范》,统一生产工艺,让30家像越庄这样的酒作坊共享品质提升与品牌溢价的红利。诸暨市同山烧酒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了细分白酒等级评价指标,统一同山烧粮食原料、生产工艺、质量参数等技术标准,让这些小作坊产量倍增的同时,还助推产品溢价率提升约20%。”
杨梅是上虞的特色农产品,尤其以二都杨梅最为知名。龙头企业绍兴虞之梦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企业+个体”模式,带动了当地300余家个体户梅农、家庭农场增收,更以非遗文化赋能品牌升级,探索出一条农企共赢、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预计每年集中收购1200吨杨梅鲜果,带动农户增收900余万元。”上虞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梅农的销售难题,更为乡村个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个体经济是绍兴民营经济的重要标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大企帮小店”行动走深走实,充分激发个体经济的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