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智力种田,经济生态双丰收
2015年11月02日 03:53:4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 通讯员 叶婷 费建琴

  浙江在线11月02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江帆 通讯员 叶婷 费建琴)又到了一年稻米丰收的季节,德清县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农田里,稻穗已经"镀”上了一层金黄。稻田里迎来丰收的不只是水稻,还有鳖和蟹。"鳖稻共生”、"蟹稻共生”等多种创新模式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两万亩的广阔土地上,迸发着多彩的生产活力。

  稻田蹦出鱼虾蟹

  在德清县首创"鳖稻共生”的王根连,从1992年起,他一手抓清溪鳖的品种优化,一手抓水稻的品质改良。如今,由他一手创建的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已经是我省最大的生态甲鱼养殖基地,辐射周边地区养鳖面积1.53万亩,年产值达2.5亿元。

  由王根连开发的水产新品种——清溪乌鳖,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选育甲鱼新品种。现在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虫害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种一季水稻一般要打七八次农药除虫。在这样的背景下,"鳖稻共生”种植出的"清溪米”和"清溪鳖”更脱颖而出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没有农残,重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这样的生态大米和鳖,深受老百姓欢迎。

  在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清溪中华鳖示范园区里,一个个小池塘排列井然有序,水稻种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稻田。王根连的"鳖稻共生”模式在这里得到了推广应用。

  王根连介绍说:"在鳖稻共生的田块,为了便于甲鱼爬行,种植密度是普通水稻的三分之一,光照通风的生长条件也比较好,不会发生纹枯病。”清溪中华鳖示范园区内,现有鳖稻共生池塘1843余亩,为了适应鳖稻共生的条件需要,特意把原来的大池塘改建成了平整而适宜鳖稻共生的小池塘。

  同时,他首创的"防虫网”模式栽培水稻已经达到有机生产标准,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9元,辐射周边地区种植优质米农田2万余亩。不止王根连一家,目前,整个综合区内已经注册农产品商标12件,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有机产品2个,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

  清溪中华鳖示范区在主推"鳖稻共生”种养模式下,效益显著,亩产值达28399元,其中亩产优质商品鳖240公斤,亩产值23107元,比单养鳖同比增长33.8%;亩产稻441公斤,亩产值5292元,是单纯种稻亩效益的3倍之多。

  除此之外,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内还实行"蟹稻共生”、"种草养虾”、"黄颡鱼高效生态”等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亩效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与同类单种产区相比较分别增长81.2%、34.8%、32.1%。

  "智囊团”活跃田间

  让人惊叹的不止是产量的增加,"鳖稻共生”、"蟹稻共生”、"排泄物—沼气—有机肥—果园”等新型高效生态循环模式,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供给无害化为主线,充分利用起农业综合区内动植物之间的互补效应,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九分地养鱼,一分地净水。”德清县农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徐建荣介绍道,在新港农业综合区内,如果养殖200亩的鱼,必须要拿出20亩来建设种养殖尾水处理循环系统。尾水必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徐建荣介绍,这些创新的农业种养模式背后是强大的智力支持。德清县邀请了高校和省、市两级的42名农林专家,专门成立了德清县农业的"智囊团”,涉及农业综合区内的9大产业,并配有56名县、乡镇级的农技人员,随时解决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强大的"智囊团”作为后备,农业园区内建立起了水产、畜禽、蚕桑3个产学研联盟。截至今年9月底,联盟已经为农民举行"鳖稻共生”、"蟹稻共生”、青虾生态养殖、黄颡鱼繁育技术等各类技术培训54期,累计培训6030人次,示范带动周边农民8000余户,辐射面积20余万亩,平均每户农民增收2.5万元以上。

标签: 智力;种田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