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0日讯 每周都有县级医院的专家坐诊,年轻医生查房时高年资医师会在旁指导……这样的工作模式,现如今在我市各区县的乡镇卫生院已经成为常态。
随着我市县乡紧密合作办医工作走向纵深,“小病去家门口卫生院”已经逐渐成为乡镇居民的共识。“现在看病都不用走远路,镇卫生院里坐诊的就是县里的医生,而且很多还是在县医院要排长队才挂得上号的专家。”一说起家门口的卫生院,家住长兴县夹浦镇的刘女士就赞不绝口。
自去年10月长兴县中医院全面托管夹浦卫生院以来,像刘女士这样需要经常往医院跑的慢性病患者看病便捷了不少。
据统计,从去年10月至今,夹浦卫生院门诊人次已达到32425人次,同比增加了52.9%。“通过县乡紧密合作的模式,乡镇卫生院可以共享县级医院的资源,基层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市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内延伸,是市卫计局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已有19家县级医院与59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全市已经实现了县乡紧密合作办医全覆盖。
在开展县乡合作办医过程中,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了区域共享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集中式诊断服务,目前长兴县已建成区域临检、影像、心电和远程医疗中心,德清、安吉、吴兴、南浔等县区均建立了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实现了区域内同质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通过电子信息共享,可以调阅病人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这种模式既拓展了医生诊断辅助信息,又减少了重复检查,降低了患者负担,使患者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诊疗服务。此外,县乡卫生机构间的紧密合作,也为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奠定了基础,目前长兴县已在夹浦卫生院、红星桥卫生院开展了双向转诊平台试点运行,基层卫生院的床位使用率提升30%;德清医院通过移动OA系统“钉钉应用”,与分院建立了转诊服务平台和医生间的沟通平台。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我市各县级医院共派出140名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工作,帮助完善各类制度65项,开展培训73次,进行疑难病历讨论90次,接受免费进修42人。正是在这种帮扶机制下,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乡镇卫生院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水平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由于对基层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大大增加,群众在县域内就诊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目前全市县域内就诊率已经从去年同期的76.71%提高到83.47%。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