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30日讯“老红军爷爷讲的故事,我们很喜欢听,听了之后觉得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菱湖镇南栅社区的俞浩目前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吕玲玲说。俞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由爷爷奶奶照顾,自从社区里有了留守儿童成长驿站,一有活动他就和小伙伴们报名参加,成了这里的活动积极分子。
菱湖镇是一个渔业大镇,常年在全国各地养鱼谋生的约有8000多人,由此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渔民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平时缺乏父母照顾,交往交流少,缺乏关爱等特点,菱湖镇积极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多方面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拥有快乐的七彩童年。
构筑帮扶关爱网
一直以来,菱湖镇由关工委牵头,联合镇宣传、团委、妇联、司法等条线,构筑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意见》、《菱湖镇“春泥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努力形成全方位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镇关工委深化“四联”模式,建立自上而下的党群书记联系基层关工委主任,镇关工委联系村(社区)关工委,村(社区)关工委联系五老人员,五老人员联系留守儿童”的组织网络体系,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网络全覆盖。同时,每年对留守儿童的信息进行统计,包括年龄、就学、户籍、健康状况、实际监护、家庭经济来源等情况,动态更新与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
各条线依托镇关工委,积极打造服务品牌。镇派出所“渔都卫士”成立了关爱小分队,团委有“菱之花”志愿者,镇宣教办组织开辟“七彩课堂”基地,南栅社区设有成长驿站,许联村有“文化礼堂·周末乐园”暑期活动……这些让镇域内无论是集镇还是农村里的留守儿童,都能找到嬉戏游乐、读书交友的场所。
编织七彩童年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个关爱场所,无不体现出向善向上、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
在近日举行的“红色星期六”活动中,南栅社区的成长驿站组织辖区内的留守儿童开展了红色教育——听抗战老兵讲故事活动。 89岁高龄的革命老红军俞细毛向少年们讲述艰苦抗战的亲身经历。豫东战役、渡江战役、溧阳战役等一段段浴血奋战的历史,让听者动容,深受震撼。
“除了开展红色教育外,我们的成长驿站里还经常组织开展游乐活动、志愿服务、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内容很丰富。”南栅社区党支书部书记吕玲玲说,“比如,老少对弈、观花灯猜灯谜、暑期读书会,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活动项目。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这种形式很受小朋友的喜!”
于2012年成立的“七彩课堂”,是由镇宣教办、团委与民间组织龙湖书画院联合打造的,主要由龙湖书画院的书画骨干,向留守儿童义务教授书法、绘画、篆刻、裱画以及灯谜艺术,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已有近100名儿童“学成毕业”。
“接下来,我们还打算在下昂村设立‘七彩课堂’分部,主要为菱湖三小的留守儿童提供书画方面的教育。”龙湖书画院院长孙武先做着这样的打算。
撑起安全防护伞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往往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相较于其他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情况相对较多。针对这一情况,菱湖镇在加强关爱阵地建设的同时,组建了一支支关爱队伍走到留守儿童的身边,走进他们的生活。
菱湖派出所“渔都卫士”就有一支留守儿童护卫队。自2014年以来,菱湖派出所组织民警对辖区鱼类养殖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并联合镇团委、教育、村(社区)等单位,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共同帮助纠正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于行为有偏差的,特别是个别涉案的,“渔都卫士”留守儿童护卫队,把他们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教工作。通过定期家访,与其父母联系沟通,并给予更多生活上和学习上的照顾,让这些留守儿童感受到被人关爱,建立起信任关系。到目前,该所总共开展了20余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一辈渔民年龄增长,原先的留守儿童不断长大,外出渔民随着镇内农业“两区”建设的快步发展,也逐步回归本地,据民政统计数据,菱湖镇留守儿童数量已从2012年的150多名下降到现在的50名。“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减少,说明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有更多的渔民在回归家庭。”菱湖镇党委副书记沈其民说,“但同时,针对新的社会特征,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采取更有人文气息和文明特征的工作措施,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感到孤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