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一本证换来百万贷款、亿级市场
从两个“全国第一” 看德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2016年06月06日 09:01:00 来源: 杭州日报 通讯员 刘波 记者 张骥鸿

  去年初,德清成为国务院授权的全国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县(市、区)之一。

  一年多的试点改革,德清拿下了两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国第一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

  6月3日,中国银监会、国土资源部组织全国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县(市、区)在德清开展集中调研。

  作为浙江唯一一个入选此项改革试点,德清经验是什么?目前取得怎样的成果?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建立较完备的制度供给

  “谁来入市”、“哪些地可入市”、“怎么入市”、“入市后的钱如何分配”,试点以来,德清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准备。

  “我们对所有村进行了普查,共摸清了1881宗10691亩存量经营性建设用地,并通过‘一村一梳理’、‘一地一梳理’,排定1036宗5819.01亩地块可直接入市。”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郭志伟表示,这为之后的入市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同权同价、同等入市”原则,德清参照成熟的国有土地交易制度,制定了“一办法、两意见、五规定、十范本”的政策体系,目前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供给。

  在郭志伟看来,其最大亮点就是保证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

  在德清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滚动电子显示屏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交易信息:土地面积、区域位置、价格等显示得一清二楚。“坚持入市价格市场定、引入合理的价格竞争机制,让每一块土地都能和国有土地一样,公开透明地进行交易。”

  “农地入市”盼来红利

  在这场农村土地改革中,仙潭村一块集体土地,率先“苏醒”。

  去年8月19日,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一宗6.06亩的闲置厂房用地,以协议出让方式给了德清本地投资商赵建龙,成了试点改革以来,实际上的“全国入市第一宗”。

  两天前,记者来到仙潭村。在这块土地上,细雨中,3幢楼房正在赶施工进度,其中一幢已有四层楼高。

  不久之后,这里将建起度假酒店,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预计8月底主体工程完成建设。”

  为了能顺利开工建设度假酒店,赵老板等了两年多。“早些年,因为没有土地使用权,这块土地既没法重新建设,也没法改变用途,只好任由它荒废着。”

  更令他喜出望外的是,土地有了“合法身份”,他凭借集体土地使用证,在去年9月6日完成了全国第一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成功从银行贷款150万元,为度假酒店部分项目建设提供了前期资金。

  这次有益探索,加速了改革从单一地块向全县面上加快推进。记者从德清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德清共组织入市45宗396.63亩,1.0387亿元,入市宗数占全国三分之二以上。

  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革解决了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身份不对等”的问题。

  此次调研中,国土资源部和银监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抵押贷款,是实现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推动“农地入市”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就这一点,德清无疑走在了全国15个试点地区的前列。截至目前,德清已有16宗地进行了抵押贷款,总额4182.2万元。此举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拓宽了融资渠道。

  “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意味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除了可出让外,还可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并享受转让、出租、抵押权能。”省国土资源厅挂职干部、德清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钟和曦说。

  “同时,我们将村级股份合作社作为入市主体,坚持入市事项群众议,将交易的钱折股量化到每股价值上,由村集体统一进行管理,这些举措都得到村民的支持。”

  这对于外地企业来说,也是个利好。

  就拿杭资企业来说,目前,在德清有500多家,所用的都是国有性质的土地。未来,随着“同权同价”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这为想搬迁到德清发展却苦于无地的杭资企业提供了一个新路子。

  “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企业主的利益对等,让他们能安心在德清的集体土地上投资发展。”德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 德清;集体经营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60655869059853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