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湖州人与自然共荣华
2016年09月01日 05:16:4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杨新立

QQ截图20160901051556.png

  俯瞰湖州市区,绿意盎然。 张剑 摄

  浙江在线9月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杨新立)8月15日清晨,数百名湖州市民迎着朝阳在市区的仁皇山公园聚集,5公里低碳健行,登顶仁皇山。人们在山顶向北极目远眺,点点帆影点缀在宛如翡翠般的太湖水面上,岸边的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恰似一枚白玉指环,将墨绿的弁山与碧绿的太湖挽在一起。

  11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而“8·15”也成为湖州确立的“生态文明日”,当地人用这种方式昭示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湖州人历来就懂得如何精耕细作脚下的这片土地。太湖溇港、桑基鱼塘是湖州先民精耕细作的典范。如今,湖州人更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探索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2014年,湖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市,正努力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探索一条环境友好、权责明确、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33岁的湖州人薛烽的儿时记忆中,并没有多少太湖元素。他说:“近几年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生活在湖边,这里的水很美、很通透,晚上流光溢彩。”根据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南太湖65公里岸线进行一体化规划建设,星罗棋布的沼泽、湿地、城镇、村庄都被统筹考虑、综合开发,组成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南太湖城市带,湖州人的生活与太湖紧密相连。

  不仅如此,如今,湖州的“五山一水四分田”都被按照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化三个方面优化布局,功能定位更加明确。而做好“山水文章”,最根本的保障则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最新出台的湖州县区综合考核办法显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从2015年的32%进一步提高到今年的35%。

  在德清县莫干山镇,工人们正在长约5公里的阜溪两岸修筑原生态游步道和亲水平台。镇党委书记沈生章说:“工程完工后必须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绝对不允许破坏生态。”如果工程对环境造成影响,那么对照新编制完成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今后他将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被扣分。这一改革旨在要求各地在发展中必须端好生态与经济这架天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被国际公认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曹永峰说,“在长三角腹地——湖州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对探索发达地区如何既保持经济发展又保护绿水青山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效应。”

  湖州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截至目前,湖州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已成功立项3项国家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和4项市级地方标准,成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湖州人的这篇“山水文章”,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水乳交融之中越做越大。

标签: 太湖;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