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天蓝,家园淌绿,是百姓生活的幸福指向。昨天,我市“五水共治”和美丽湖州建设工作迎来年度大考。记者从2016年度“五水共治”和美丽浙江建设考核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 2016年,我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不断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大范围地清除了黑臭脏等河流感官污染,还通过河道综合整治,让一批垃圾河、黑臭河变成景观河、风景河。”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清淤治污工作,全年共完成河湖库塘清淤2123万立方米。通过河道综合治理,全市78个县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全面消灭V类和劣V类水质,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98.7%。值得一提的是,入太湖水质连续9年保持在Ⅲ类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入太湖。”
开展水岸治理的同时,倒逼行业转型也成了治水新动力。 2016年,我市重点深化六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 13个低小散重污染块状行业的整治提升,企业关停淘汰962家、集聚入园357家、完成整治747家,一批集聚、绿色、循环发展的示范性项目建成投产。
水清了,天也更蓝了。2016年,我市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黄标车老旧车淘汰、高污染燃煤小锅炉淘汰、渣土运输车“三化”管理、能源结构优化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3.9%,市区PM2.5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65.6%,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
“通过环境治理,我市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市打造了安吉黄浦江源、长兴太湖风光、德清环莫干山异国风情等22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累计建成美丽乡村537个。青山秀水引得游客纷至沓来,走出了一条由“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旅游”再到“乡村生活”的湖州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环境治理不仅是感官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理念的提升,真正使生态文明成为全民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时尚。通过深化“河长”履职机制,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环保教育等方式,让爱绿护绿变成百姓的日常行为规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