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浙江自然博物馆发现我省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
2015年11月20日 07:54:3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刘慧
 
恐龙足迹化石。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刘慧)记者19日获悉,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金幸生团队最近在化石爱好者吴立功、黄力等协助下,对诸暨、永康和建德等地的鱼化石点进行野外调查,在建德和浦江交界的鱼化石层位发现足迹化石,经初步鉴定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在杭州市域首次发现恐龙生活痕迹。

  我省是恐龙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个县市区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东阳市还被命名为恐龙之乡。迄今以我省发现的恐龙化石命名的恐龙种类,有浙江吉兰泰龙、丽水浙江龙、中国东阳龙、天台越龙和东阳盾龙等6种恐龙,此外还有恐龙化石正在鉴定研究中,不久就会有新种恐龙被命名。我省此前发现的恐龙化石都在白垩纪的中晚期,同位素测定年龄为距今1亿年左右。金幸生说,这次建德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与白垩纪早期寿昌组中的鱼化石共生,寿昌组的同位素测定年龄为1.18亿年,可以推测,这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对年龄为距今1.2亿年左右,是浙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恐龙生活痕迹。

  金幸生介绍说,恐龙足迹是恐龙在温度、粘度、颗粒度非常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尽管一只恐龙一生行走的步数不计其数,但是能留下来的脚印化石并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脚印是不能保存下来的。在干硬的地面上,动物走过以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随之便消失了。假若地面过软,含水量较高,流动性较大,脚印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当泥沙的温度适当时,脚印才能被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印有脚印的层面要适时地被外来的沉积物所覆盖,过早或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所以脚印化石是大自然用天然的录像机为动物活动录下的"特写镜头”,是自然历史的脚印。

  恐龙足迹可分为正型与负型两种:正型指下凹的足迹,即恐龙踩下的脚印本身,保存在岩层正面;负型指凸出的足迹,它保存在岩层的底面。恐龙踩出的脚印如果未被覆盖,天长日久变成岩石后,就成了正型脚印。如果脚印立即被由水带来的沉积物掩埋,形成岩石后,如果保存凹形足迹的下部岩层比较软,它们就容易被风化掉,于是在其上层岩层的底面便留下凸出的足迹。

  金幸生说,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正型负型都有,在采集回来的标本上共保存有4只恐龙足迹,两只比较清晰。发现的足迹为典型的三趾型,应该为小型兽脚类恐龙所留下,从发现的足迹化石上也能判断恐龙爪很尖利,是肉食性恐龙。

  "本次发现的化石保存在青灰色细粒至中粒砂岩中,与之相同层位中发现有寿昌中鲚鱼等化石,层位为寿昌组。说明恐龙当时生活的环境为湖泊边缘,植被茂盛,湖泊中鱼类、贝类繁盛,岸边植被繁盛,是恐龙的宜居之所。”金幸生说,从1.2亿年前的湖泊,抬升为现今的海拔400多米的高山,是由于地壳运动所致。

  近30年来,在辽宁省西部白垩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为鸟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证据。中国的许多古生物学家都认为,浙江白垩纪早期地层中的鱼化石和辽宁西部地层中发现的鱼化石类似,推测浙江白垩纪早期含鱼化石地层也会有恐龙和鸟类化石。这次建德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证实了古生物学家的推测,也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获此消息后非常高兴,盼望不久能在浙江发现更多的恐龙和鸟类等脊椎动物化石。

  2015年,浙江自然博物馆金幸生团队根据工作计划,对浙江中生代鱼类化石点进行野外调查,其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以前发现的鱼化石点现状,制订今后的调查保护计划。"在义乌野外工作时,还从化石爱好者吴立功、黄力等人处获知,建德也有个化石点,并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在吴立功等人的陪同下,金幸生等对化石点进行调查,意外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

  "在去调查的路上,大家就说有鱼化石的地方应该有恐龙、鸟类化石,但是迄今尚未发现。中午吃饭还特意点了鸡爪,说是吃啥找到啥。本来只是图个吉利,没有想到梦想成真。”金幸生说,发现足迹化石时,先看到一只,当发现有多只足迹在同一层面上时,大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标签: 恐龙 责任编辑: 曾杨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