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3日讯(今日早报记者 钱祎)昨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从小居住在思鑫坊的宋广谟和往常一样,窝坐在店里的小小柜台内。
老宋在思鑫坊已经住了60多年,在弄堂里开了一家综合商店。这里从繁华到衰败,尽收他眼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几十年如一瞬。
思鑫坊,杭州的一块"风水宝地”,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传统石库门街区,临近西湖,紧挨龙翔桥,尽享湖滨之利。这里曾经环境优雅,名士云集;后来破败拥挤,杂乱不堪,成了无证餐饮小店聚集之地。
思鑫坊曾是杭城近代建筑的代表。
近日,思鑫坊"大刀阔斧”,短短一个月时间,困扰这里多年的"顽疾”——无证餐饮已全部整治完毕。
"以前思鑫坊整治跟一阵风似的,力度不够,整整停停,一遍遍死灰复燃。”老宋说:"这一次,政府是下了大决心、花了大力气的。”
思鑫坊的无证小餐饮已经绝迹
如今,老宋走出家门,外面的弄堂里空空荡荡的,已经看不到无证餐饮小店的影子。
如今思鑫坊内的无证小餐饮店已销声匿迹。
思鑫坊旁边的学士街,支起了一块块隔板和脚手架,不少沿街商铺打算搬迁,都打着"清仓甩卖”的标语。形形色色的广告牌被一一拆除,遮挡了几十年的石板门楣、青砖黛瓦,终于重见天日。
一块巨大的黄色条石上,"思鑫坊”三个黑色大字格外醒目。站在大门口,一条弄堂一览无余,好几个老式的拱门,上面是过街桥,十足的年代气息。
弄堂里没有了以前随处可见、摆在路边的桌椅,原本拥挤路堵的弄堂畅通了,地面也整洁了。记者走了一圈,看到多张拆除违建的公告,上面所写的违建大多也已拆除。
曾经的思鑫坊聚集着大量的无证小餐饮店。(今日早报资料图片)
这里的石库门老房子,由思鑫坊、承德里、萱寿里3个街坊、7幢独立式别墅以及部分后期搭建、改建的建筑组成。
萱寿里17号,原是红星大酒店的员工宿舍,加盖了第4层,属于明确的违建。门口的拆违公告里,要求上周拆除。现在已经人去楼空,建筑也基本恢复了原貌。
临街的小吃店、面馆、快餐店、大排档等,大多拉上了卷帘门。有少数几家开着门的,也已停止营业。一家面馆里面亮着灯,却没有一个顾客。老板说,他的店已经停业两个星期了,正在和房东协商要不要续租。
思鑫坊曾是杭城一处繁华之地
老宋家住在承德里一弄。走出门,穿过马路,就是西湖。
有人说,一个思鑫坊,半部杭州民国史。百年前,丝绸商人陈鑫公向政府买下一块地,经精心规划,统一建设成思鑫坊。
区块内,有9处历保点和2处文保点。前后48个居住单元,砖木结构,规格一致,式样和用料都相同:松木地板、木框窗户、德国玻璃、日本雕花吊顶。
每个居住单元为一户,都是2层半,内有天井、客堂、灶间、厢房、亭子间,还有晒台,每户入口一座雕花石门框,黑漆大门上一对铜门环。一块块青砖上依稀可见的编号,透露出当年建房时选材的考究。
最早时候的石库门,住的都是中产阶级,周边还有许多私人别墅,主人家非富即贵。后来,杭州人把这一带的石库门洋房都称为思鑫坊。
这里曾是个卧虎藏龙之地,住过前清拔贡、音韵学家潘尊行,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民国著名书画家余绍宋,花鸟画家张书旂,国民党官员宋延华、何柱国,大实业家胡海秋,胡雪岩侄子资本家胡藻青,国民政府时三任杭州市长的周象贤,医学家李茂之等。
老宋家的房子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的思鑫坊堪称杭州市中心豪华稀缺房。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思鑫坊片区的房子在杭城都是数一数二的。
老宋坐在店里和记者聊天,那些前尘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繁华之地变成烟火油污之地
岁月留痕,历史的风起云涌,在这里投下了浓重的影子。老房子留了下来,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而老宋一家三代一直住在这里。
石库门的一层层蜕变,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说起。
思鑫坊的地理位置绝佳,开店是不二之选。于是,违法搭建渐渐萌芽。
1993年,老宋在自家门口钉了"弘运综合商店”几个大字,拉了个卷帘门,开始做小生意。老宋家的小店是自家房子改的,合法,但他早年在二楼搭建了厨房和卫生间,属于违建。
老底子的房子没有卫生间,每天,他都要拎着马桶,走过长长的弄堂,到几百米外的公厕去倒。日子长了吃不消,看别人都搭起了小隔间,他也"依样画葫芦”,图个方便。
渐渐地,坊巷内一间接一间的无证餐饮店、大排档也兴起来了。弄堂里烟火升腾、人声鼎沸,占道经营、随意私拉电线,思鑫坊成为一片烟火油污之地,地上污水横流,环境越来越脏乱差。
主要的食客是来自周边的商户和前来进货的人。最严重的时候,思鑫坊充塞着40多家无证餐饮小店,老宋家被小吃店"包围”了。"周围一圈都是,”老宋摇了摇头,"他们开了20多年,油烟味闻得老早麻木了。”
家门正对面开的那家外卖店里飘出来的油烟,让他常年不敢晒衣服。
"白蚁、老鼠……”老宋掰着手指头,"大大小小的火灾就发生了好几起。”街坊们一边痛心,一边期盼,都想着早一天整治。
每当听到外面响起消防车的笛声,老宋总是很揪心。
20多年过去了,老宋家小店的招牌如今已破败不堪,边角的木头烂了好几个大洞。
这几天,老宋坐在柜台里,没什么生意,就盯着电脑屏幕看股市。
弄堂里没有了无证餐饮小店,显得有些冷清。一眼望到头,也见不到几个人。整个思鑫坊很安静,走进走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居民,只有工人们一趟趟拉着推车,正在施工。
思鑫坊直弄1号、2号院,是曾经的徐宅,为民国时期的杭州银行经理徐梓林修建。徐宅共有2幢建筑,均为2层带阁楼的仿西式花园洋房,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
现在,被临时用来作为"美丽湖滨”环境提升现场办公室,院落里经过了打扫,杂草也被拔了许多。
而老宋家的小店就被选为思鑫坊内的唯一一个民情民意收集点。
老宋对这件事很上心,他特意找了一本空白笔记本,从第一页开始,记录居民们提出来的想法和要求。
才一周时间,已经记下了60多条。不少居民都在老宋的本子上写下了字,大多表达的是一个想法:外迁。
空气污染、房屋残破、室内配套设施不全、新小区拔地而起……有条件的人纷纷搬离,把房子租了出去,思鑫坊当年的恢弘气势一去不复返。
"谁不想有个更好的居住环境?”老宋说,"虽然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但也不想再住下去了。”
目前,杭州湖滨地区正在全力开展"美丽湖滨”环境提升大行动,思鑫坊当然是其中的重点地块。
湖滨街道专门成立思鑫坊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投入拆违攻坚战。"天天有专人来监督巡查,街道、工商、城管都来。”老宋坐在店里,弄堂里的人来人往,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弄堂里的无证餐饮已经整治好了,正在拆除明显的违建。”湖滨街道工作人员说,目前拆除力度最大的是一批单位的违建。
老宋担心,自家早年搭建的厨房和卫生间会不会遭到拆除?工作人员说,"拆违不会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思鑫坊地块内房屋产权纷繁复杂,既有居民私房,又有直管公房,还有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居住人员成分更加复杂,有像老宋这样住了一辈子的老街坊,有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更多的是租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
不同的房屋产权单位,错综复杂的住户群体,意见难以达成统一,一直是思鑫坊改善搬迁屡次动议却未能彻底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无证餐饮整治、拆除违建、危房排危修缮,思鑫坊迈出了综合整治的第一步,整体改造提升工程也将实施,立面整治方案已完成并通过审核。
明年,在保持街坊风貌不变的前提下,思鑫坊地块整体面貌的改造提升将进行,使之成为西湖边独有的文化秀场。
凉风习习,思鑫坊的弄堂里少了往日的繁华,却闹中取静,别有风情。不管老宋等居民的外迁想法能不能实现,思鑫坊的未来都值得我们期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