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临平黄奶奶那些让人头疼的“宝贝”
2016年01月08日 09:11:30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张超
社区联合环卫,派出20多人,出动大型铲车和大型垃圾运输车,清理黄奶奶满屋的"宝贝”。图片来自余杭新闻网
2011年6月,《物尽其用》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浙江在线01月08日讯临平东湖街道,有个武林小区,小区里有个酷爱捡垃圾的80岁老太太。

  黄奶奶家住一楼,昨天中午,天井里挂着还在滴水的衣服,我上前敲门,许久没有回应。一位邻居阿姨说,别敲了,黄奶奶肯定在,但她肯定不会给你开门。

  "前几天有人来清理过一次,大卡车装了两三车,现在干净是干净了,但是不管谁再来,老太太都不开,儿子敲也没用,就怕把她剩下的宝贝也搬走……”

  一位社工大姐说,她是2007年来社区上班的,那时候就知道小区有个爱捡垃圾的黄奶奶了,她捡的垃圾,五花八门,简直是来者不拒。

  "饮料瓶、硬纸板算是最普通的了,人家扔掉的衣服、鞋子、床板、废铁……她都往家里搬。人家装垃圾的塑料袋,她也要捡回来,用水洗净晾干,废物利用。”

  黄奶奶整理垃圾十分仔细,分门别类,要么装在塑料袋里,要么用绳子捆好,一摞一摞整齐有序。

  黄奶奶捡垃圾的最终目的,还是卖了换钱。

  社工大姐说,现在市场上回收废铁、纸板、饮料瓶,价格越来越低,原来饮料瓶1毛钱1个,现在1毛钱3个都没人要。黄奶奶过去辛辛苦苦捡来那些废品,这两年价钱跌掉很多,好比炒股票被"套牢”,她舍不得"割肉”,坚信总有反弹那一天,同时又不断"补仓”,捡新的垃圾回来。

  2009年的时候,黄奶奶50多平米的两室一厅外加天井,已被垃圾塞得满满当当,睡觉都要睡在垃圾上。

  黄奶奶和儿女不住一块儿,他们早就难以忍受满屋垃圾,每次回来看望,迎面都是如山的垃圾。

  有段时间,黄奶奶身体不好,女儿接她到杭州住了一阵,趁这个"千载难逢”的空当,两个儿子赶紧联系社区,找来环卫站运垃圾的小车,花了3天,把屋里来了个彻底扫除,一共运了满满30车。

  原以为把这些"宝贝”运走,总该清静了,没想到黄奶奶身体好转回到武林小区,看着空空荡荡的屋子,完全不能适应,没过多久,从头再来,继续埋头捡垃圾。有了上一次的"教训”,后来她把捡回的"宝贝”看得更牢,出门更少,大家偶尔见她推着个捡来的婴儿车,装上整理好的硬纸板、可乐瓶,走个把小时,去回收站卖。

  街道、社区、亲属,甚至城管,都曾轮番上门,但收效皆无。后来黄奶奶学会了"避风头”,别人出门,她在家里呆着,等到夜深人静,才独自出门。好多次,深夜或凌晨,出门的邻居或小区巡防队员,在垃圾房里看到过她枯瘦弯曲的身影。

  进过黄奶奶家的社工大姐说,黄奶奶平时佝偻着背,家里垃圾满满当当,进门只能侧着身子,慢慢挪,厨房只剩一个人勉强转身的空间,其他都被垃圾层层叠叠占满。

  黄奶奶捡回的垃圾,终于多到家里无处可放,必须占用公共空间了。

  "夏天味道特别大,蛇虫鼠蚁什么的就别提了,受影响最大的2楼和3楼,实在吃不消,都搬走了。儿子女儿来看她,都已经进不了门了……”

  儿女们再次碰头商议,一起凑了3000元,然后告诉母亲一个"好消息”:你这些东西全都有人收了,愿意出3千块钱,全部搬走。

  黄奶奶开始还不肯卖,说她那些宝贝能值1万块钱(也不知她用哪年的废品回收价换算的),后来好说歹说,才勉勉强强答应。

  大概一星期前,社区联合环卫,派出20多人,一辆大型铲车和一辆大型垃圾运输车,拉走黄奶奶这些宝贝,来回跑了3趟。

  大家忙着清理,黄奶奶也不肯闲,看着这个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好几次把已经搬走的又原封不动拿回来,后来儿女们只能强行看住她。

  "这些垃圾时间太长了,最底下的都化成泥了,收废品的都不肯收,清理完我们还专门找了消杀公司,进行了全面消杀……”社工大姐说。

  据知情人讲,黄奶奶其实还"留了一手”,清理队上门前,她把一些"值钱”东西悄悄转移了,一部分藏到了无主的自行车车棚里,另一部分暂时寄存在和她一样爱捡垃圾的几名老姐妹那里。

  武林小区原本是工厂宿舍,宿舍和工厂1959年就有了,黄奶奶当初是最早住进来的一批。

  听小区另一位奶奶说,她跟黄奶奶差不多时间来余杭,那时都是二十几岁的姑娘,刚刚结婚,跟着厂里上班的丈夫住进宿舍,就是现在的武林小区。

  工厂叫武林机器厂(当地简称武林厂),现在叫杭州武林机器有限公司。那时候男人厂里上班,女人当"家属工”。家属工大多是农村出来的姑娘,干些杂活,比如临平山边采石,工厂里打扫卫生,拉着小板车把厂里生产的手拉葫芦(一种手动起重机械)运到临平火车站……

  黄奶奶也是家属工,她到底做什么,昨天我听到了两个版本。

  一位老邻居说,黄奶奶当时拉小板车。另一个说,黄奶奶其实在工厂扫地。不管做什么的,两个老邻居都说,家属工很辛苦,而且只是临时工。月收入最多时也就几十块钱。

  "那个时候,正式工就是国家的人,铁饭碗,临时工,呵呵呵……”小区一位老奶奶说。

  后来武林厂给一大批家属工转正的机会,大部分女人转成了正式工,只有少数不在名单内,黄奶奶就是之一。具体原因昨天我没问到,听一位老邻居讲,可能是黄奶奶做家属工的工龄不够长。

  当年转正的那些家属工,如今都有每月4000多元退休工资,黄奶奶什么都没有。2007年,社区帮她申请了"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一个月能拿七八百块钱。

  听社区干部说,钱虽不多,但黄奶奶还远不至于要靠捡垃圾为生,丈夫当年是厂科级干部,现在退休工资也不算少,两儿两女,大儿子已经退休,小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在塘栖、杭州和湖州上班。当年最最困难的时候,人不也过来了嘛,现在的日子,多好呀。

  小区不少人听黄奶奶讲过,当年就是因为丈夫没帮忙,才没拿到正式工名额,导致她现在退休工资都没有,只能自己想办法赚一点。

  黄奶奶老伴最早也是反对黄奶奶捡垃圾的,但每次只要开口,黄奶奶必提当年转正的事情,后来他也就保持沉默了。

  昨天我是在"余杭晨报”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这条新闻前去临平采访的。"余杭晨报”报道结尾有这么一句话:

  研究表明,这是老人得了强迫储物症,通过捡垃圾的行为来进行心理补偿,有些老人经历过国家经济匮乏年代,内心深处有一种焦虑和不安全感,年老时自控能力下降,可能会通过捡垃圾的行为表现出来,以获得安全感……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另一段话:其实,所有人都是穷人,你总有缺少的东西,穷是一种困境,不管缺的是什么,都是穷。物质匮乏是穷,才思枯竭也是穷,良心不安更是穷……

  讲这段话的人叫宋冬,是位艺术家。他的母亲,和黄奶奶差不多同龄,黄奶奶从外面捡回各种废品,宋冬的母亲是保留全家人多年使用的所有旧物,一件也舍不得扔,家里满满当当难以下足。宋冬和姐姐想了个办法,把老太太"骗”出去旅游散心,趁机把东西运走,母亲回来,看着整洁的房间,很多天都瘫坐在沙发上,流泪不语。

  后来,这位艺术家转换思路,把母亲多年积攒的一万多件生活用品,那些比他年纪还大的肥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分门别类仔细整理,做成了一个艺术展览,取名《物尽其用》,在国内外举办了多场巡回展览。在纽约伦敦等地展出时,不少观众看后流下眼泪。

  有评论说,"这样的展出勾起了我们对贫穷的回忆,这是人类所共同的经历。”

  也有人感慨,"尽管看后非常感动,但我还是衷心希望那样的日子,一去不返。”(都市快报)

标签: 垃圾;废品 责任编辑: 朱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