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和制作方拿着箜篌揣摩如何呈现更好的效果。余雯雯摄
浙江在线01月1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余雯雯)武林广场中央喷泉上的"八少女”雕像,承载了杭州人30多年的记忆,也一路见证了杭州的城市发展。说起它,大部分的杭州人都会说,喏,我和它合过影的呀。
这座地标性的雕像,是2012年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为配合武林广场地下商场开发,雕像暂时被挪走,目前正在复建中。现在好消息传来:预计今年4月底,"八少女”会以更美的姿态回归武林广场,与地下商场的地面景观一起亮相。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独家探访了"八少女”雕像的复建制作现场。
原汁原味复建
原作者亲自把关
转塘,石龙山脚下的一座厂房中,"沙沙沙”的金属打磨声阵阵传来。
久违了的5位"少女”,或抱琵琶或弹古筝或吹箜篌,一一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她们的正前方,立着形态一模一样的半成品"姐妹”,体态都已成型,唯独还缺少脸部。和原作相比,新雕塑最大的不同就是银色不锈钢"外衣”。
"八少女原来是水泥做的,经过30多年,外表都比较旧了,所以我们考虑原址复建。”少女雕像原作者之一陈云龙反复强调,复建最大的坚持就是"原汁原味”:雕像的造型表情都不变,艺术感觉也一样,在广场上的空间位置也不会变。
这次复建特地请了原雕塑的其中三位原作者——陈云龙、施炳贵、钱士元来当顾问。自从接下复建这个任务,除了参与方案设计,三位70多岁的艺术家几乎天天往制作现场跑,"就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现在每周开一次创作会议,差不多一周有六天都在制作现场。”施炳贵说。
光是头发
就分了一百多片拼装
原作的少女雕塑上,像地图上分区域似的用笔画分了很多小块,标上一个个数字。
制作单位杭州魔石雕塑艺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杨建说,复建程序还是比较复杂的,先要把原来破损的雕像修复好,然后套模取样。每个人物分成好几百个小块,一块块用不锈钢片打好、拼装,再抛光打磨,最后喷上氟碳白漆。整个过程都是纯手工打造的,参与制作的有20多个师傅。
杨建告诉记者,最难的还是人物的体态和线条,需要反复打磨,"每位少女的头发,是一百多个小块拼起来的,这样才能展现头发的飘逸和动感。”
少女神态各异的脸部,则特地做了铸铜模型,一个个铺设在制作现场。
8座少女雕像中,7米多高的3座主雕像实在太高太重,不方便搬运,将直接在武林广现场制作。其余五座则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再运回武林广场安装。
新的"八少女”
换上了不锈钢新装
武林广场"八少女”雕像的主题是"欢庆”。1984年,为了庆祝建国35周年,在杭州寻来10余位雕塑家组建创作室集体创作。这10余位主创,如今平均年龄70多岁,已有两位过世。对于当年的创作过程,三位艺术家至今记忆犹新。
钱炳贵回忆说:"当年是在武林广场现场做的,以前没那么多制作师傅帮忙,全部是我们十个人亲自动手的。那时候条件有限,只能用水泥当原材料创作。为了更具神韵,我们又绞尽脑汁让外观变得半透明。一亮相,真的是轰动啊,人山人海,几乎所有人都跑过来看。”
陈云龙老先生补充说:"2个月的制作时间,除了睡觉,几乎都耗在工地现场,生病了去打个吊针又冲回去。”
正因为亲身参与制作,对于雕像的优缺点,他们都了如指掌。此次复建,三位原作者都提出来,要把原来条件有限的缺憾补回去,首先就是材质问题。
"水泥容易老化,不锈钢就属于永久性的。而且水泥的效果比较生硬,不锈钢线条会更立体浑厚。最后还要喷上氟碳白漆,从外观上看和原雕像是一样,而且会更美。”
不锈钢的优势还有减轻重量。原来的雕像有五六十吨重,如今广场地下被挖空,如此大的重量会带来安全隐患。而复建的雕像是空心的,总重只有8吨。
武林广场地下商场建设有限公司透露,预计再过两个月,"八少女”雕像会基本完工。他们的计划是,4月底,八少女雕像重回原位置,还是以喷泉的形式呈现,和武林广场的地面景观一起与大家见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