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灵隐腊八节习俗入选
2016年03月01日 09:21:48 来源: 杭州网 记者 刘云

  昨天,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共34项。其中新入选32项,扩展项2项。

  32项新入选项目,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八类;2项扩展项目,一个是传统戏剧,越剧(桐庐越剧)入选;另一个为传统技艺,西湖绸伞制作技艺(西湖绸伞)入选。

  民俗新入选的三个项目中,包括香积素食文化、莪山三月三,还有灵隐腊八节习俗。

  就拿灵隐腊八节习俗来说。一直以来,杭州人的习惯是,年年腊八节,都要喝上一碗灵隐寺的腊八粥,福气满满地过新年。在今年1月17日(腊八节)那天,按照老惯例,30万份腊八粥都送给了杭州市民。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本行集经》里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曾尝试六年苦行而毫无收获。有位牧羊女供养了他,让他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参悟,最终走向正道,这一天,刚好是腊月初八。所以,寺院每年的这一天,都用米、谷、枣、莲等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感恩信众,僧人们也开始在这一天,向信众施粥。

  后来,这一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到了中国。

  中国佛教寺院,关于腊八粥的最早记载是北宋徽宗时代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寺院施粥的记载。

  元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即今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音xùn,蘑菇)、柿、栗(外加粟米和豆)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

  而灵隐寺早在1978年为接待西哈努克亲王重新开放时,就恢复了熬腊八粥的传统。不过,当时熬的腊八粥仅限供佛。后来,灵隐寺重建药师殿,寺院送腊八粥给施工人员,余下的分给了居士。

  据统计,2008年,灵隐寺施粥8000份;2009年,20万份;2010年,36万份;2011年,30万份;2012年,40万份;从2013年开始,每年固定30万份。一年年下来,灵隐寺施粥数量之多,一直居全国首位。

  入选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不仅仅是一碗腊八粥,还包括灵隐寺的其他腊八节风俗。首先是供佛祈福。腊八节当天,寺院僧人取香谷、果实,造粥供佛。第一份出锅的腊八粥由僧人依次送到各个殿堂,诚供在佛像前,为天下民众祈愿幸福安康。

  灵隐寺方丈释光泉,当天会举行一场大型讲经法会。

  还有千僧传供。一千多位僧人,从天王殿一直蜿蜒到大雄宝殿,把腊八粥、花果等贡品,每个人依次传递,最后虔诚地供奉到佛前。

  和灵隐寺腊八节习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诗词文赋、民间传说也包含在内,比如宋代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惠思二僧》、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岳飞与腊八粥的传说》《阿二和尚用残羹再造香粥救济人的传说》等。(都市快报)

标签: 腊八;灵隐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