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闲的时候,陈宏伟喜欢出去走走,大家也喜欢和他聊聊天。记者 葛亚琪 摄
西湖区转塘街道横桥社区书记陈宏伟,他的"当官”履历只有一句话:2013年上任至今。
3年不到,却把这连"芝麻官”都算不上的岗位做得风生水起,村民夸他"守规矩、讲仁义、肯吃苦、有办法”。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除了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更欢迎敢闯敢干的"狮子型”。尤其在经济转型期,在一些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特别需要这样的干部。
陈宏伟就是一个被群众认定为"称职的人”,他是怎么做到的?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又是如何拿下的?
建筑老板成了社区干部
"一年收入好的时候,200万吧,当然也有需要自己垫资的亏钱日子。”陈宏伟这种冷暖自知的"老板”生涯,2013年4月被一个电话打断了。
上任之前,陈宏伟的履历很丰富。
1967年出生,土生土长横桥人,初中毕业后"闯天下”,干过泥工、木工、油漆工甚至厨师,跑过供销采购、做过物流。直到1997年在杭州电大花了两年业余空闲时间考出施工员证、进入一家专业建筑公司,这种闯荡的日子才算结束。
2006年,陈宏伟跟大舅子联手开了一家建筑公司,成了村里人眼中货真价实的老板。
"一年收入好的时候,200万吧,当然也有需要自己垫资的亏钱日子。”陈宏伟说,这种冷暖自知的"老板”生涯,在2013年4月被一个电话打断了。
打电话的是转塘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请陈宏伟当社区干部。
"这个我从来没干过,不行!不行!”2013年正是陈宏伟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家里人态度很一致:"安安耽耽不去赚钱,当社区干部,弄啥西?”
可领导的一句话把他的各种理由压住了:"你的入党誓词怎么讲的?”
"履行党员义务,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现在社区里少个党支部书记,党员都推荐你,你干不干?”
就在那个月,社区改选,陈宏伟光荣上任。
上任的第一件事,他就是给社区"立规矩”,从社区例会制度、党组织会议制度到股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共列了10多个规章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干得好奖励,干得不好回家!”
现在,社区居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居民随时都可以了解。
农村人很忌讳迁祖坟这事让陈宏伟遇上了
"以前的墓地没有一个规划,山上东一个墓西一个墓,去扫墓还要走好几个地方,有的地方还要边走边砍柴才上得去!公墓走进去蛮干净,水泥浇筑好、绿化弄好,还有人管理。扫墓、扫墓真的就拿个扫把可以扫了!”道理大家都听进去了,可谁都不愿意出面做主。
横桥是个撤村建居的地方,户籍人口1041人,238户。虽然现在叫社区,可是住在那里的人尤其是老人一直还保持着很多农村原来的习惯。
农村人最忌讳的事情之一——迁祖坟,这事让陈宏伟遇上了。
去年4月底,街道给横桥社区传达了一项任务:浙江音乐学院要开学了,为了美化环境,要把三家山面向音乐学院的397座老坟都迁移到公墓。
四个月时间,迁移397座祖坟,再加上农村还有"五黄六月不做大事”(农历五月、六月不办大事)的说法,难度可想而知。
陈宏伟召集社区班子成员、老年组成员、储备干部等开会,先摸底再确定方案。方案定好了,谁都不能破例。
陈宏伟说,这件事做成除了讲规矩,还靠的是班子成员团结、党员干部带头。
"至于带头,第一个必须是我。”
三家山以前是横桥人的主要墓葬点,陈宏伟的两个太爷爷、太奶奶和爷爷、奶奶都葬在那里。
"我跟几个叔叔轮番讲,以前的墓地没有一个规划,山上东一个墓西一个墓,乱七八糟,去扫墓还要走好几个地方,还要砍柴才上得去!公墓走进去蛮干净,水泥浇好、绿化弄好,还有人管理,扫墓、扫墓真的就拿个扫把可以扫了!”
道理大家都听进去了,可谁都不愿意出面做主。
陈宏伟的父亲一家兄弟4个,父亲排行老大,二叔已经过世,还有两个叔叔。
为了让家人信服,陈宏伟先去找"喉咙最响”、对迁坟最有意见的叔叔谈,给叔叔"戴高帽儿”,夸叔叔讲道理。
"吃软不吃硬”的叔叔说:"这事我不管,你爸老大你爸牵头。”
等到这句话,陈宏伟"顺水推舟”把家里的迁坟问题顺顺当当解决了。
去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一,这个日子陈宏伟记得很清楚。从那天开始社区居民陆续迁坟,到8月底三家山上的老坟都"转移”到了社区的黄泥岭公墓。
"最多的时候,一天迁走了67座坟,有时候一天20多座!”陈宏伟说,社区的居民素质真的算是好的,社区的班子也属于比较有战斗力的团队,那一阵子几乎一天要跑10多趟公墓点,这才促成了任务如期完成。
为建转塘中学、幼儿园,"腾出”145亩地
"你是个孝顺孩子,你妈的过渡问题我们一定帮你解决……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将来结婚生子,不想你的小孩以后能在我们横桥的土地上建的小学、中学念书?”
地处之江板块的横桥社区,从10多年前就陆续因为建路、建学校等原因开始拆迁。去年年初基本完成了整村拆迁,平整后的145亩土地现在已开工建设转塘中学、转塘幼儿园。
能及时开工,跟社区去年年初完成的最后一批100多户拆迁任务直接相关。
其中一户拆迁户,家里比较困难,自己是个泥水工,儿子是个厨师,老婆卧病在床六年多。
拆迁对他们家自然是好事,但这家儿子也有顾虑:"拆掉了,我们去哪里住?过渡期间我妈妈病情发作了怎么办?人家不愿意租房子给我们怎么办?”
于是,社区干部上门,他们就闭门不见,你说政策我也不理。"他们家,我和社区班子成员去了不止20趟!”陈宏伟说,整村拆迁就剩下这家人没签约。
最后陈宏伟用上了"救兵”。农村里,说话最有分量的就是事业干得好的人。于是,2014年年底,陈宏伟请来了这家两位有地位的亲戚,一位是办企业的、一位也是社区干部,大家坐在一起,讲政策、谈好处。
陈宏伟答应这家儿子,"你是个孝顺孩子,过渡问题我们一定帮你解决,你妈的病先送去医院看看,看得好自然是好事,看不好,我们跟街道联系,过渡期住到街道养老院去!”
这句话把父子给说动了。
陈宏伟又补了一句:"我们这块地拆了是建转塘中学、幼儿园的。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将来结婚生子,不想你的小孩以后能在我们横桥的土地上建的小学、中学念书?”
没过几天,父子俩就表示同意拆迁,在社区和街道的帮助,卧病在床的妈妈去市区医院就诊,治了3个月,现在不仅可以自理,还能为父子俩做饭、洗衣。
留用地要招商引资,让它给村民谋福利
一个是双流地块和浙江音乐学院门口10%的留用地怎么开发;一个是G20峰会的平安巡防工作。这两件事都很重要。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西北面,有个小区叫横桥沈合苑,这是转塘横桥社区和沈家弄社区回迁房。尽管住进了高楼,但农村人不习惯,比如红白喜事,总要在家摆上几十桌请客吃饭。
"什么时候给我们建个可以办红白大事的活动中心?”陈宏伟刚上任,就有人上门来问。
行!这事要办!作为土生土长的横桥人,陈宏伟知道这事对村里人的重要性,立即着手报批材料、公开招标,运用自己开公司的经验,把手续、流程一件一件办得妥妥当当,当年就建成了可以摆六七十桌的社区服务中心。"我们就收一点卫生费,每次200块,水电费看表收,用多少算多少。”
"其他社区有跳跳舞、健身的地方,我们社区好不好搞一个?”又有人提出建议。
陈宏伟又带着社区班子,在横桥沈合苑小区门口建了个近1000平方米的健身苑,除了常见健身设施,还有专供跳广场舞的广场和栅栏围起来的篮球场,"小年轻打篮球,妇女跳排舞,都有地方去。”
今年干什么、怎么干?陈宏伟说,一个是双流地块和浙江音乐学院门口的留用地怎么开发,让它给村民谋福利;一个是G20峰会的平安巡防工作。这两件事都很重要。(都市快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